↑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阿里山纪行》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1分)

①满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或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整个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

②山间的曲径幽路全被青苔染绿,茸茸的、毛毛的、蒙蒙的。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它真像一条条绿地毯,紧紧地贴在地表上、台阶上,甚或依附在树干上。

③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树干都是湿漉漉的,已不知多少年浸在山间雾气之中了。虽是盛夏亭午时分,正是骄阳喷焰,却透不进日光来。我们的身上也分明有点薄湿。忽然间,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1.第①段运用了“明镜”和“水墨画”两个比喻,说说这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2分 )

2.第①段描绘的阿里山林区有什么特点,用一个双音节词来加以概括:       ;(1分)

3.作者写“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对表现以上特点有何作用?(1分)

4.品读文章,根据第①段中划横线句分析人们的思想感情。(1分)

5.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比较下面句子在语言运用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3分)

A、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那森森万树,离开了那浓浓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B、这是浓阴遮蔽下的青苔路,离开了万树,离开了团阴,决计长不出这么密、这么厚的青苔。

6.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划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和语言效果。(3分)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