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13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妥。

——《皇明祖训》

(1)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指出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6分)

(2)汉、唐、明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有无本质区别?请说明理由(3分)

(3)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在明朝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4分)

高一历史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