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如叶

游睿

老余打来电话,邀他一起去乡下调研。心情压抑的他本想回绝,但老余说:“你不想去看看茶海?”他瞬间就屈服了。

茶海是老余手里的一个新项目,号称5000亩,区领导在大会上专门表扬过这个项目。他倒不是在乎这个项目,而是本身对茶叶感兴趣,他一直嗜茶如命,尤其是最近。换届在即,后备多年的他本来有望上升一格,不料传出消息他再次没戏。这些天来他一直觉得身体不好,说不出哪里出了毛病,就是挺没精神,什么都不想做。唯有喝喝茶能提神。他曾在老余面前自诩品茶专家,不料老余当即回了他一句:“你知道茶叶怎么种、怎么采吗?”他当即被呛得无语,就冲这个,他必须去趟老余的茶海。

此时正值初春,一路上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约莫一个小时后,车在一个半山腰停了下来。老余张开双臂作拥抱状,然后对他说:“看看吧。”

他放眼望去,顿时震惊。目光所及之处全是绿油油的茶叶,上千亩茶叶俨然形成一个绿油油的海洋。这些茶树高矮整齐,植株大小几乎一致,且纵横排列有序,无论是规模还是管理,都让人眼前一亮。

这时,一个拿着半导体的年轻人出现在他们面前。年轻人开始向调研组一行介绍基地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情况。年轻人仪态大方,表达得体,没用任何稿子却将整个基地的情况介绍得清清楚楚。

老余指着年轻人说:“这是基地的负责人,基地从创建到现在,只有短短三年时间,全是他这样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一手抓起来的,很让我欣慰。”

“人才啊,你手里可真是藏龙卧虎。”他问老余,“这小伙子叫什么名字?”

老余看了他一眼,笑而不语。片刻之后,老余冲年轻人招招手,年轻人就来到了跟前。老余说:“你给李局讲讲茶叶的种植吧。”

他不解地看了老余一眼。老余却伸了个懒腰,转身不理他。

“李局!”年轻人热情地和他打招呼,然后说,“早知道您是品茶的专家,我今天就献丑给您介绍一下茶叶的种植。”

他不好意思拒绝,也不明白老余什么意思。只象征性地听着年轻人的介绍,年轻人口若悬河,从选址到栽种讲得很细。他打断年轻人,问:“我就想知道,决定茶叶好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年轻人说:“其实简单,就是两个字,阳光。这颜色越深的茶叶,阳光照射一定越充分,味道也就越好。同一株树上,因为阳光照射程度不一样,不同方位的茶叶存在色差。这么说吧,同一片叶子,颜色深的一定是正面,颜色浅的一定是背面。”

“很透彻!”他说,“我明白了,看来阳光才是关键。”

年轻人说:“是的,世界上的任何一片健康成长的叶子,都是阳光充分照射的结果。”

这时老余插了过来。老余挥挥手示意年轻人离开。待年轻人走远,老余问:“你果真不认得他?”他一愣,再次仔细打量,发现年轻人确有几分面熟,但始终记不起在哪里见过。

“老李啊老李,眼前这个人可是你亲手让给我的。”老余说,“他叫庹松,记得不?”

他瞬间就对上了号。他的下属里,确实有一个叫庹松的人,庹松在他的单位里一直平庸无奇,至少当时没有进入他的视野范围内。后来老余要求将庹松调到自己的单位里,他没有丝毫犹豫就签字放了行。

“他在我那边并没表现出什么才华,怎么到了你这里就华丽转身了?”他大为不解。老余笑了笑说:“他的才华一直在,只是我给了他需要的阳光而已。”老余又说:“有时候,有的人缺的仅仅是阳光。”

阳光!他抬头,望了望天上,豁然开朗。

(选自《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局长之所以接受老余邀请去看茶海,其原因一是这个项目被区领导专门表扬过,且他本身对茶叶很感兴趣;二是对老余所说的“你知道茶叶怎么种、怎么采吗”的不服气;三是心情不佳,唯有喝喝茶能提神。

B. 小说第四段对茶海的规模、茶叶以及茶树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绘,主要是为了突出作为茶海基地负责人的庹松具有非凡的能力。

C. 小说构思巧妙,通过庹松解说决定茶叶好坏的关键是看茶叶能否得到阳光的照射的事情,自然地揭示了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D. 小说刻画庹松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有学识、有才华、有能力的基地负责人形象。

2.小说在刻画老余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3.有人说,小说以“如叶”为题不如以“阳光”为题好,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