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或问之,答曰:"四方病饥,独能饱乎?"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召为吏部郎中。逾月,拜御史中丞。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帝曰:"既死,不以闻,可乎?"公绰曰:"臣不当奏。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帝乃解。以母丧去官。服除,为刑部侍郎,改礼部尚书,以家讳换左丞。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太和四年,为河东节度。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及长至,乃曰:"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瑀不能安。"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保,谥曰元。

(节选自《新唐书卷 列传第八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B. 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C. 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D. 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神策,是唐朝中后期北衙禁军的主力,负责保卫京师、宿卫宫廷及行征伐事。

B. 服除,父母死后守孝三年,期满除服谓之“服除”,又称“服阕”“服丧”。

C. 家讳,指家族内部遵守的避父祖名的作法。与“国讳”相对,也叫“私讳”。

D.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长官为户部尚书。掌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柳公绰为官清廉。遇荒年歉收,他家虽然丰衣足食,但他说百姓受苦挨饿,自己不能独自饱食,每餐饭不超过一碗,直到丰年才恢复正常。

B. 柳公绰正直耿介。他任京兆尹时处死了一名神策军校,皇上恼怒他擅自杀人,他据理力争,说这是自己的职责,最终使皇上平息了怒气。

C. 柳公绰谨守礼法。邓县有两个县吏分别因受贿和舞文弄法而被关押,他认为破坏法律比触犯法律的罪行更为严重,所以杀掉了舞文弄法者。

D. 柳公绰忠心为国。他临终前命人召来原来的部下韦长,大家都认为他要托付家事,他却一心想着徐州乱局,嘱咐韦长将他的建议转达给宰相。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

(2)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