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这使得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了坚实载体和重要保证。文字的统一,有效促进了不同地域思想文化交流和国家政令畅通,对实现国家统一和多民族融合发挥了重要作 用。文字的统一与各地方言乡音并存,在相同中保留特色,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汉字的相对稳定,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作出了独特贡献。汉字具有象形与表 意的特点,在表达人文精神以及人与万物关系方面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即使时过境迁,后来者在阅读古籍时同样可以由文辞而把握其道理与智慧,将世代积累的优秀文明成果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孔子对文字很重视,强调“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即思想要传播久远,需要有文采的语言文字记载。古人所强调的“三不朽”,其中之一就是“立 言”,足见文字在文明传承中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有“文以载道” “文以化人”的传统,显示了文化典籍和语言文字在传承思想、培育人才与改善社会风气中的积极作用。

汉字风格多样的书写形式,形成了符合人们审美需要和表达人们审美感受的书法 艺术。书法以艺术形式表达人们的思想、修养、爱好与情感,“笼天地于形内,挫万般于毫端”。因此,不同时期的书法反映了特定的文化观、历史观与人生观,它们既受到历代 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又间接地体现了传统哲学的丰富内涵,如易学的阴阳相推思想、儒家的中庸学说、道家的相反相成观念、禅宗的顿悟静修主张等。

独特的汉字文化系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古今传承,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和交流。中华民族对外域文化的研究,不仅重视语言文字的翻译,而且侧重思想内容的介绍与阐释,注意从整体性上加以理解,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如,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的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是从整体上加以研究的,在唐代完成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公元13世纪初,印度佛教式微以后,其中许多教派和经典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源头。这是中国佛教学者全面整理印度佛教文化的结果,对东方文明和世界文 明作出了贡献。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原标题: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底蕴。作者张岂之,思想史家、西北大学原校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各地乡音不同,但书面语言相同,体现了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

B. 汉字具有象形与表意的特点是中国优秀文明成果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的重要保证。

C. 汉字风格多样的书写形式的形成,受到历代思想文化和传统哲学丰富内涵的影响。

D. 汉字象形与表意的特点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同时也丰富了中华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主要论证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传播、发展与汉字息息相关。

B. 第二段中举孔子和“三不朽”的例子都是为了强调汉字在文明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C. 第四段主要用了举例论证的方式论证了汉字独特的文化系统在文化传承和传播上的重要性。

D. 文章主要是从汉字书写的相对稳定和艺术形式的多样化来论证汉字文化系统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文章整体来看如果没有汉字独特的文化系统,那我们中国的文化传承与交流就无从谈起。

B. 汉字的相对稳定主要是针对汉字具有象形与表意的特点而言,风格多样主要针对书写形式而言。

C. 书法艺术间接地体现了传统哲学的丰富内涵,可见中国书法与中国哲学也有着密切关系。

D. 印度佛教的许多教派和经典仍然可以在中国找到源头,汉字文化系统在中间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