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理智与情感

【英】简·奥斯汀

在见面的最初的惊奇之后,有一段短时间的沉默,然后玛丽安问爱德华是不是直接从伦敦来的。他回答说不是,他在德文郡已经待两周了。“两周!”玛丽安重复着,責怪嫂嫂范妮的弟弟,竟然能和埃利诺在同一个郡里待这么长时间却不早来看埃利诺。

“姝,他没来自然有他的道理,别怪他。”埃利诺问,“你最近去过哪里?”

“大约一个月以前我去过诺兰德。”爱德华看着她,眼中闪着晶莹的光。

“那么,诺兰德现在是什么样子了?”玛丽安嚷着问。“哎呀,”玛丽安叫道,“我以往看那里树叶飘落时,怀着多么激动的心情啊!我散步时,看着它们被风吹得纷纷飘落,树林和空气曾经激起了我的情感!”

玛丽安继续说:“爱德华,我们这巴顿山谷,好好看看它,你看见过可以和它们媲美的景色吗?左面,在这些树林、种植园中的是巴顿庄园,你可以看到这所房子的一端,而那边,在这样壮丽的小山下面,是我们的别墅。”

“这是个美丽的地方,”爱德华说,“但是在冬天,山脚下刚才来的时候有一条很脏的小路。”

“有这样一些景物在你眼前,你怎么能想到脏呢?走,回家,給你做好吃的。”玛丽安说。

爱德华回来以后,对周围的乡村景色又重新赞美了一番;他在去村子的路上看到了山谷的许多秀丽之处,村子本身的地势比别墅高得多,人们在这里可以对眼前的景色一览无余,这使爱德华尤感心旷神怡。爱德华 说:“玛丽安,我可不会描绘景色。如果我们谈到细节,你就会因我的无知和缺乏欣赏力而扫兴了。我会把本应被称作嵯峨的山岗叫作陡坡;把本应被说成是突兀起伏、崎岖不平的外观说成奇怪、荒凉的;而把岚云疏雾掩映的远处景物说成是看不见的东西。”

“恐怕一点也不假,”玛丽安说,“可是你为什么还自以为得意呢?”

“我猜想,”埃利诺说,“爱德华为了避免一种矫揉造作,在这儿落入了另一种偏向。因为他认为许多人虚伪 地做出赞美自然美景的样子,远远地超过了他们实际感到的程度。爱德华讨厌这样的伪装,于是对见到的景色 表现得漠不关心。他吹毛求疵,从而形成了一种他自己特有的做作。”

“我相信,”爱德华说,“埃利诺,但你必须允许我不对自己的真实感受言过其实。我喜欢美好的景色,但不是按绘画的原则去喜欢的。我不喜欢那种盘根错节、形象佝偻的小树,倒是赞赏峥嵘挺拔的参天大树。我不喜欢断壁残垣,不喜欢荨麻、蓟,或是石南属常青灌木的花,我对整齐的农舍比对一个瞭望塔感到的兴趣更大;而一群整洁、愉快的村民要比世上最潇洒的土匪更使我感到高兴。

玛丽安以惊愕的神色看了看爱德华,又以同情的目光看了看姐姐,但埃利诺只是淡然一笑。

玛丽安突然问爱德华,让她转放到桌子上的一本书里整齐有序地珍藏的一绺头发是不是范妮的,嫂子范妮的头发比这要黑一些。爱德华满脸通红,他瞟了一眼埃利诺,回答说:“是的,这是我姐的头发。你知道,我喜欢珍藏……”埃利诺遭遇了他的目光,看上去,她也有一种不自然的感觉,她心里爱着爱德华,这绺头发是自己的,她确信,爱德华一定是通过偷窃行为或运用什么计策得到的。埃利诺并没有那种幽默感,去把爱德华这种做法表现为对自己的冒犯。

爱德华在别墅逗留了几天,决定要走,他谈起要离开这里时没有一次不叹息,或去诺兰德,或去伦敦,他把她们的好意看得重于一切,而且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和她们在一起。尽管埃利诺感到失望、苦恼,而且有时是由于爱德华对她自己的不明朗态度很不高兴,然而她还是高姿态地打定主意,要以公正的谅解和宽宏大量的态度去尊重他的行动。

(吴力励译《理智与情感》十六---十九章,北京出版社,略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主要采用对话描写,再结合叙述,介绍了几件相关联的事情,虽然短,但情节发展上也有波澜起伏。

B. 对巴顿山谷景色的描绘,除表现别墅周围优美的环境外,还为爱德华看望姐姐范妮营造出了浪漫的自然环境。

C. 针对爱德华对美好景色的看法,埃利诺认为爱德华讨厌伪装,避免矫揉造作,而爱德华认为自己有喜欢的美好景色。

D. 文中画横线部分,运用对比手法,多用修饰成分,使得小说语言不仅流畅自然,而且生动形象。

2.小说中玛丽安的形象有哪些主要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埃利诺针对爱德华“一绺头发”“离开别墅”之事,她表现出怎样的“理智与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