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铜碗

于小渔

那只铜碗,在四位鉴定专家的手里传来传去。他们时而指指点点,时而窃窃私语。难道很难断定吗?他坐在对面的位子上,似乎是在深思。

这是电視台鉴宝栏厚B城直播现场。开始他不想来,但他的女儿和老伴儿,都说他藏了几十年的铜碗有点古董模样,不如让专家鉴定一下。他拗不过她们,就来了。也仅仅是鉴定一下,怎么可能是什么国宝呢!

过了很长时间,那位年长的专冢摘下鼻梁上的眠镜,看着他:“请问,您对自己的这件宝贝有什么看法?比如年代,价值。”

他摇摇头说:“我一点也不知道。”

四位专家交换了一下眼色,有点不信:“那么,您是从哪里以什么方式得到的呢?”

“从一位农村的老妈妈手里……买的,她要送给我,我不要,最后只好给了她点钱。”

“能问一下您给了多少钱吗?”

他稍稍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说,可还是说了:“九块七。”

四位专家都笑了。有一位手抚着脑门,笑得很失态,似乎是遇到了非常可笑的事。

他疑惑不解地看着他们。

最后还是那位年长的专家开了口:“我现在告诉您,这是只铜簋①,汉代的,非常珍贵,据我所知,只有在国家一级博物馆有收藏。怎么说呢,价值无法估量啊!”

是吗?他想。

那位专家笑了,又说:“您可真是的,人家要送您,您欠人家一个人情,可您非得给钱,结果,用了不到十块钱,就把人家这么大的人情买了!”专家看着他呆呆的样子,忍不住开起了玩笑。

他却蹙起了眉头。他回到了四十多年前。

那时他在地质队工作,他们那个工作队在新疆A城的一个小村边上已经没日没夜地干了几个月。他一不小心,被铁架砸了手,右手拇指被砸坏了。可没法去医院,医院很远,他不能离开,他是队长啊

于是,他就到村里一个维吾尔族老妈妈家里养了半个月。三十年的记忆中,不曾有人这么疼爱过自己。老妈妈帮他洗衣服,两只泡得发皱的手在盆里细细地搓啊搓;老妈妈教他用左手拿筷子,最后还帮他把莱夹到碗里;晚上,老妈妈还要过来和他说会儿话,眼睛里满是慈爱。

他好幸福啊,可他也有懊恼的事。他的右手拇指用不上力,总是拿不住碗,两三天就要摔一只碗。当然,他都照价赔偿了,可心里仍过意不去。后来,老妈妈就拿来一只钢碗。

铜碗黄澄澄的,重,压手,虽然也偶尔掉到地上,却再也不会摔破了。

半个月之后,他们的工作队接到上级命令,要离开这里。他舍不得走啊,可他必须走。老妈妈帮他收拾行李,把铜碗洗干净,放到他的包里。他要拿出来,可是老妈妈死死摁着包,说什么也不依。他没有办法,只好在临走前,偷偷把钱塞到他睡过的褥子底下。后来他又在地质队工作了好几年,一直用那只铜碗吃饭。直到有了家庭,他仍细心地保存着那铜碗。如果铜碗只是他心中的无价之宝,他自会好好收藏,可是,他知道了它原来真的价值连城,那又怎么样呢?

他问:“你们会到新疆A城吗?”

一位专家说:“会的,大概是今年的10月份左右。”

他忽然站起身来,走过去,把那只铜碗拿在手里,说:“我这只铜碗不参加B城民间国宝评选了。”然后,他在四位专家和全体观众惊诧的目光中,离开了鉴宝现场。

没有人知道,四十多年前,他的月工资是二十几块五,他的褥子下面塞的,已经是他口袋里所有的钱。他后来甚至向人打听过黄铜的价格,一毛钱一斤。那时,他还感欣慰。

现在,他决定到新疆去。他还不老,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小村庄的名字。即使找不到他们,他也想好了,这只铜碗,就是专家眼中的簋,一定要成为A城的民间国宝。

(选自《百花园》2013年第2期)

【注】①簋: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

1.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并不想将铜碗拿给专家鉴定,因为尽管他不知道这只碗的年代和价值,但他知道这是个无价之宝。

B. 专家向“他”询问铜碗的来历,说明他们急于了解事情真相,也暗含了他们为国家珍贵文物流失而痛心的心理。

C. 通过朴实无华的叙事和细致的心理描写,表现出主人公在得知铜碗真实价值后内心复杂的矛盾斗争,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D. 小说中的维吾尔族老妈妈虽是个幕后人物,但她的善良、淳朴、慈爱却在“他”的回忆和专家们的对话中得以鲜明表现。

2.小说中的“他”有哪些特点?请从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3.小说以“铜碗”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从主题思想、结构艺术两个方面简要分析。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