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林海音——台湾文学的一道阳光

张昌华

林海音原先叫含英,最早叫英子。台湾人,生于日本。英子5岁时妈妈抱着她,与爸爸一道萍飘到北平。爸爸英年早逝。25年后(1948年)英子与夫君何凡扶着妈妈,携着、背着、抱着3个孩子,又折回台湾。“少小离家老大还”,一把辛酸两行泪。六口之家蜗居在一间日式住宅的玄关处,于3个榻榻米大的地盘吃饭、办公兼睡觉。

作家的林海音,不求属“著述等身”一类。她的小说、散文和童话作品统共不过300万字吧。自1957年起,林海音陆续写回忆童年的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和《爸爸的花儿落了》等5个短篇。故事各自独立,但在时空、人物、叙述风格上连贯,组成了系列。1960年冠《城南旧事》为书名结集出版,并未引起社会关注。20年后,被大陆引进,拍成电影,一夜誉满天下。《城南旧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项国际大奖。若干年后,林海音到大陆访问,在公众场合见到导演吴贻弓时说:“我向您鞠躬,因为您使我的名字在大陆变得家喻户晓,所以我得向您脱帽三鞠躬!”并真的弯腰致意。《城南旧事》跨越时代背景,跨越了政治,以委婉温馨的笔触去描写人性和人类的命运,已得到社会一致的认可。

林先生是由编辑起步而“发迹”的作家。作家,对她来说是“业余”,编辑却是终身。她早年在北平编《世界日报》,后来到台湾编《国语日报》、《联合日报·副刊》,继之是《文星》、《纯文学月刊》和创办纯文学出版社。她在编辑上的建树,绝不亚于其创作。在编“联副”10年期间,使一批台湾本土作家在文坛崭露头角。有人评论“林海音是台湾文学的播种者、培植者,也是一道阳光。”此言并非过誉,确实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本土作家钟理和命运坎坷,贫病交加,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林海音编发的,她着意栽培他。不料,钟理和突然病故。林海音闻讯后,挥泪赶写《悼钟理和先生》,介绍其苦难的一生,发表在次日的报纸上,不期收到众多读者的悼文和捐款。林海音不分昼夜地为钟理和编书、联系印刷厂、请人设计封面、借款印书,赶在钟理和百日祭时放在供桌上,了却心愿。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他们之间只有信件交往,却从未谋过面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林先生在文学上有自己的追求。面对通俗低级、充满色情暴力的读物充斥坊间,而真正的文学园地却一片荒芜时,她坐不住了。时已年过半百的她,与丈夫何凡及友人不计风险和利弊,毅然创办了《纯文学月刊》,为台湾的纯文学发展鸣锣开道。那时,台湾对二三十年代作品控制出版,几近绝迹,读者见不到。《纯文学月刊》除了发表浓厚文学味的原创作品外,还辟专栏大胆引介30年代的作家和作品,传承“五四”,弥补当代读者对现代文学脱节的不正常现象。“那时气氛有异,我是硬着胆子找材料发排。‘管’我们的地方,瞪眼每期都看着。”几经坎河,她为纯文学创出了品牌。

1995年,林先生77岁,她已无力继续经营出版社了。有人建议,把这块金字招牌转让、出售。林海音顾虑续办者难以坚持原来风格,不一定能善终,毅然决定停业。她把库存的80000册图书全部捐给图书馆、学校,把所有作品的版权全部归还作者。凡库内有少量存书的,全部送作者。有的作者过意不去,坚持要买。她坚决不肯,“出版社结束了,不是营业,只送不卖。”善始又善终,为纯文学出版社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林海音是个“比北平人还要北平”的老北京,她的作品也是一口京腔儿。她深切地眷恋她的第二故乡北京。她非但自己把纯文学出版社的全套样本书捐给北京现代文学馆,还动员其他兄弟出版社也捐,大大地丰富了现代文学馆馆藏。此外,她又提议并牵头,在大陆出版《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来回奔波,乐此不疲。

林海音先生2001年11月30日仙逝。英子走了,她的故事以及她的《城南旧事》将久远地回味在海峡两岸。

(原载《紫荆》杂志,有改动)

1.下列关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是林海音的人生起点,也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北京对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北京味儿。

B. 岁月将林海音磨练成为一位作家、编辑和出版人,她大半生都在致力于对纯文学的坚守,关闭自己的出版社也是她坚守纯文学的表现之一。

C. 林海音是台德文学的播种者和培植者,文章多处称她为先生,这既表现出作者对她的敬仰之情,也表现出她在台湾文学史上重要的地位。

D. 林海音把生命的大半时间都用于了编辑,所以她的文学作品并不多,但是“花香不在多”,一个作家能有一部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鸿爪就足够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县( )

A. 迫于生计,年过半百的林海音还与丈大及友人创办刊物,这不仅改变厂她的生活状况,也是为台湾的纯文学发展鸣锣开道,这种打拼精神是极其可贵的。

B. 文章详细描写了林海音对台湾本土作家钟理和的着意栽培和慷慨相助,不仅能够表现传主的精神品质,而且有力证明了传主是台湾文学的一道阳光。

C. 文中“大胆引介30年代的作家和作品”“我是硬着胆子找材料发排”等叙述,表现出林海音敢于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性格,也从侧而暗示了台湾文学园地荒芜的原因。

D.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一例子可以看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海峡两岸隔不断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是非人为力量所能阻隔的。

E. 文章中引用了传主白己的一些语言,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了说服力,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升华主题,增强作品语言感染力。

3.从这篇传记中你读出了林林海音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