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日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年十三,丧父,哀悴过毁,扶而后起,州里归其孝。山阳张俭为中常侍侯览所怨。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抵于褒,不遇,时融年十六,俭少之而不告。融见其有窘色,谓曰:“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之。后事泄,遂并收褒、融送狱。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请甘其罪。”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竟坐褒焉,融由是显名。初,曹操攻屠邺城,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操讨乌桓,又嘲之曰:“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岁余,复拜太中大夫。性宽容少忌,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融闻人之善,若出诸己,言有可采,必演而成之。面告其短,而退称所长,荐达贤士,多所奖进。知而未言,以为己过,故海内英俊皆信服之。

曹操既积嫌忌,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粹枉状奏融。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B. 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C. 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D. 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表字”。《礼记》载“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字是名的涵义的阐发与延伸,必须与名的意义相辅或同义,如张衡,字平子。

B. “敕”在古代往往与皇权相联,皇帝下的命令即为敕令,《红楼梦》中贾府匾额上书“敕造宁国府”就彰显了贾府的地位。敕也有告谕、告诫之意。

C.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境环海,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国境以外为“海外”,后用“海外”泛指边远地区。

D. 宾客,也可指门客,是中国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后成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就以养门客而著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融自幼机敏善辩,孝顺父母。他设法拜见了不轻易见客的河南尹李膺,并巧言应对李膺的质疑,赢得众人称赞。父亲去世后一度因悲伤而损害了身体。

B. 孔融临事有主见,勇于担当。张俭为避难来投奔孔褒,孔融自己做主收留了他,后事情败露,官府问责,他便一力承担罪责,后因此而扬名。

C. 孔融为人率直,敢于讽谏。针对曹操攻屠邺城,私纳袁熙妻子,讨伐乌桓等事情,孔融上书直谏,遭到曹操嫌忌,最终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D. 孔融生性宽容,能荐贤进士。他推荐的贤士后来都多有提拔,若有知道的贤士后进没有被推荐的,便认为是自己的过错。所以得到人们的信任和敬佩。

4.把文章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抵于褒,不遇,时融年十六,俭少之而不告。

(2)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竟坐褒焉,融由是显名。

高一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