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义騟【1】传

【宋】岳珂

义騟者,九江戍校王成之铠骑也。开禧间,成以卒从戎四方山,屡战有功,稍迁将候骑。成徇地至花靥,见病騟焉,疥而瘠,骨如堵墙,步且僵,莫适为主,絷而得之。会罢兵归,饲以丰秣,几半年,肤革仅完,毛耏【2】复生。日置之槽枥,整整然与群马不相顾,时一出系庑下,顾景嘶鸣,若自庆其有所遇,成亦未始异之。一日,有告马病,从成请騟往。始命鞍,踶鸣人立不可制,易十数健卒,莫能孰何。乃以归之成,成曰:“安有是!”呼常驭羸卒持鞚来,则帖耳训服如平时,骋控缓亟无少忤者。自是惟成乘则受之,他人则弗受,军中咸指为驽悍。

嘉定庚午,峒寇李元砺盗弄潢池,统府调兵三千人以往,成与行。崎岖山泽,夷若方轨。至月余,寇来犯,成出搏斗四五合,危败之矣,或以钩出其腋及鞬而坠死焉。官军亟鸣钲,騟屹立不去,踯躅徘徊,悲鸣尸侧。贼将顾曰:“良马也。”取之。元砺有弟,适见之,色动曰:“我欲之。”遂试之,蹴踘进退,折旋良惬,即不胜喜,贮以上厩,煮豆粟,用金玉为铠,群渠皆酾酒来贺。卒有为贼掠取者,知之,曰:“騟他日未当若是,彼畜也而亦畏贼耶!”窃怪之。

后旬余,复犯永新栅,官军闻有寇至,披鹿角出迎击。鼓声始殷,果乘騟以来,騟识我军旗帜,亟驰。贼觉有异,大呼勒挽不止,则怒以铁槊击之,胯尽伤。騟不复顾,冒阵以入,军士识之者曰:“此王校之騟也,是异服者必其酋。”相与逐之,执以下,讯而得其实,则缚以徇于军,曰:“得元砺之弟矣。”噪而进,贼军大骇,军士勇跃争奋,遂败之。朝廷方患其跳梁,闻而嘉之,第赏有差。众耻其功之出于马也,没騟之事,騟之义遂不闻于时。居二日,騟归病伤,不秣而死。

孔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今视騟之事,信然!夫不苟受以为正,报施以为仁,巽以用其权,而决以致其功,又卒不失其义以死,非德其孰能称之也。彼仰秣而恋豆,历跨下而不知耻,因人而成事者,虽有奔尘绝景之技,才不胜德,媲之驽骀【3】,何足算乎!(取材于《桯史》)

注释:【1】騟(yú):紫色马。【2】耏(ér):动物体毛。【3】骀(tái):劣马。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肤革仅完       仅:将近

B. 顾景嘶鸣       景:景色

C. 则缚以徇于军    徇:巡行示众

D. 巽以用其权     巽:同“逊”,卑顺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九江戍校王成之铠骑也     彼畜也而亦畏贼耶

B. 疥而瘠              历跨下而不知耻

C. 用金玉为铠           夫不苟受以为正

D. 讯而得其实           非德其孰能称之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骋控缓亟无少忤者    (马)进退快慢(都听从驾驭)没有一点违背

B. 夷若方轨         平稳得就像走在平坦的大道上一样

C. 卒有为贼掠取者     终于有被贼寇掠走的人

D. 朝廷方患其跳梁     朝廷正为贼寇猖狂肆虐而担忧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众耻其功之出于马也,没騟之事,騟之义遂不闻于时。

今视騟之事,信然!

5.针对义騟的事迹,作者借孔子的话感叹“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请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述义騟之“德”的内涵和相关表现。

6.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关于“德”与“才”怎样的观点?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联  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