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比较阅读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首诗表现了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下首诗则意含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努力的道理。

B. 上首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夸张,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下首诗一二句诗人运用朴素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表现了一幅宽广辽远的画面。

C. 上首诗的第二句,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是虚写;下首诗中的“千里”“一层”,都是实指,写诗人目力所及的空间。         

D. 上下两首诗都是在写景(或叙事)的基础上议论(或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展现的画面。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哲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