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铣少孤贫,佣书自给,事母以孝闻。炀帝时,以外戚擢授罗川令。

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郡县官属众欲推景珍为主,景珍曰:“吾素寒贱,虽假名号,众必不从。今若推主,当从众望。罗川令萧铣,梁氏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之风。吾又闻帝王膺箓,必有符命,而隋氏冠带,尽号‘起梁’,斯乃萧家中兴之兆。今请以为主,不亦应天顺人乎?”乃遣人谕意,铣大悦,即日集得数千人,扬言讨贼而实欲相应。遇颍川贼帅沈柳生来寇罗川县,铣击之,不利,因谓其众曰:“岳州豪杰首谋起义,请我为主,今隋政不行,天下皆叛,吾虽欲独守,力不自全,且吾先人昔都此地,若从其请,必复梁祚,遣召柳生,亦当从我。”众皆大悦,即日自称梁公,柳生以众归之.

义宁二年,僭称皇帝。武德元年,迁都江陵,修复园庙。引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令掌机密。其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伪将军,怨铣放其兵,遂谋为乱,事泄,为铣所诛。铣以绣为尚书令,绣恃勋骄慢,专恣弄权,铣又恶而杀之。既大臣相次诛戮,故人边将皆疑惧,多有叛者,铣不能复制,以故兵势益弱。

四年,高祖命赵郡王孝恭及李靖率巴蜀兵发自夔州,沿流而下,数日,克其水城。铣自度救兵不至,谓其群下曰:“天不祚梁,数归于灭。若待力屈,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幸全众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铣以太牢告于其庙,率官属缌缞①布帻而诣军门,曰:“当死者唯铣,百姓非有罪也,请无杀掠。”孝恭囚之,送于京师,竟斩于都市,年三十九。                 

《旧唐书·萧铣传》

【注释】①缌: 缌 (sī)细的麻布:缌麻服(古代一种丧服,死者远亲穿用)。

缞: 缞 (cuī)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丧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岳州校尉董景珍、沔州人张绣等同谋叛隋     同谋:共同谋划

B. 绣恃勋骄慢,专恣弄权               弄权:玩弄权术

C. 若待力屈,必害黎元                 黎元:百姓

D. 竟斩于都市                     都市:大城市中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穿六个月丧服的人。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这里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B. “太牢”,即古代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而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要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被称为“牢” 。

C. “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副官,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中书侍郎在汉朝开始设置。之后各个朝代曾改过名称,但大都有类似官职设置。

D. “外戚”亦称“外家”,指帝王的母族、妻族。历史上,帝王年幼时,外戚往往干政擅权,甚至有改朝篡位者,如西汉末的王莽与建立隋朝的杨坚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萧铣家境贫寒,以孝成名。萧铣虽为皇族后代,但少时贫寒,炀帝时因外戚之恩被提拔为罗川县令。

B. 萧铣顺应民意,聚众反隋。大业年间董景珍、张绣等叛隋,推举萧铣为主。萧铣做首领后很快就聚集数千人。

C. 萧铣诛杀功臣,势力渐弱。萧铣先后诛杀董景珍之弟和张绣,大臣相互残杀,致使故人边将心生疑惧,多有叛离,因此兵势渐弱。

D. 萧铣心念百姓,主动投降。武德四年,萧铣兵败,他认为天命不在梁,若顽固抵抗,定会伤害百姓,于是主动投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素寒贱,虽假名号,众必不从。今若推主,当从众望。

(2)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幸全众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