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申包胥者,楚人也。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申包胥不受命而赴于秦乞师,曰:“吴为无道行封【1】豕长蛇蚕食天下从上国【2】始于楚寡君失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曰:‘吴,夷狄也,夷狄之求无厌,灭楚,则西与君接境,若邻于君,疆埸之患也。逮吴之未定,君其图之。若得君之灵,存抚楚国,世以事君。’”

秦伯使辞焉,曰:“寡君闻命矣,子其就馆,将图而告子。”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休,下臣何敢即安?”倚于庭墙立哭,日夜不绝声,水浆不入口,七日七夜。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言兵今出,包胥九顿首而坐。秦哀公曰:“楚有臣若此而亡,吾无臣若此,吾亡无日矣。”于是乃出师救楚。

申包胥以秦师至楚,秦大夫子满、子虎帅车五百乘。子满曰:“吾未知吴道。”使楚人先与吴人战而会之,大败吴师。

吴师既退,昭王复国,而赏始于包胥。包胥曰:“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功成而受赏,是卖勇也。君既定,又何求焉?”遂逃赏,终身不见。君子曰:“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不受赏,不伐矣。然赏所以劝善也,辞赏,亦非常法也。”

(取材于西汉刘向《新序》)

注释:【1】封,大。【2】上国,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

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伯使

A.言辞      B.辞赋         C.推辞        D.告辞

②七日七夜不绝声,

A.宽厚      B.深厚         C.丰厚        D.醇厚

2.下列各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吴之未定              奉圣朝

B.秦哀公赋《无衣》之诗      秦王不怿,一击缶

C.申包胥秦师至楚           皆美于徐公

D.赏始于包胥             临溪

3.请用“/”为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断句。

4.请将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5.文中说“秦哀公为赋《无衣》之诗”。请阅读此诗,完成①-②题。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①这首先时候诗出自我国古代第一部诗集总集《        》。

②这首诗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秦王赋此诗,目的是          

6.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也在危急之时说服秦王,挽救了国家。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内容分条概括烛之武与申包胥游说方式的异同。

【小题】文中说“申子之不受命赴秦,忠矣”,结合下面两段文字谈谈你对本句中“忠”的含义的理解。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左传》)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平”?(《论语》)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