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民诗人”吴芳吉

史飞翔

吴芳吉这个名字今天已鲜为人知,然而事实上他却是“五四时期”享誉诗坛的“人民诗人”、“爱国诗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与苏曼殊的俊逸才华前后辉映。吴芳吉的诗歌充满爱国主义感情,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群众困难,揭露社会矛盾,真实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追求和意愿。吴芳吉诗歌的特点是“不中不西,不古不今,不雅不俗,不激不随”。他创作的《婉容词》、《两父子》、《护国岩词》等蜚声中外、脍炙人口,受到周恩来、冯玉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吴芳吉兼师众长、独树一帜的诗体,开创了一代诗风之先河,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代表作《婉容词》等被选入30年代的中小学教材,影响了几代人。

吴芳吉(1896—1932),号碧柳,祖籍湖北,后举家迁往重庆江津县德感坝居住。吴芳吉幼时即天资聪颖,机敏过人。3岁时,母亲刘淑贤授以《诗》,能背诵《周南》、《召南》各篇。10岁时父亲蒙冤入狱,吴芳吉一路跋山涉水从江津来到重庆,替父申冤,厅堂之上他落落大方、有理有节,其超人的胆识和智慧令办案的法官深深折服,于是送父子俩回家。此事在重庆一时传为佳话。13岁时,吴芳吉创作了1000多字的读后感——《读外交失败史书后》被老师用石印印刷全文,在江津各学校散发,一时洛阳纸贵,吴芳吉由此名噪全县,誉满江津,被称为“神童”。

1911年,15岁的吴芳吉和后来成为著名诗人、学者,一代国学大师的吴宓教授,同时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备学校(后改为清华大学),分在一个班学习,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12年,四川籍同学何鲁与美籍教师发生矛盾,吴芳吉被选为代表与校方斗争,因拒绝写悔过书,被开除。离开学校后的吴芳吉无处可去,只好流浪街头。后来听说天津四川会馆对在京津的四川青年免费提供食宿,于是辗转前往。此后,在好友吴宓的劝说下,吴芳吉返回四川老家。回家后,吴芳吉先后任职于嘉州(今乐山)中学英文教师,上海右文社《章氏丛书》校对,永宁(今叙永)中学教师,上海《新群》诗歌编辑,又到湖南长沙明德中学教书,西北大学教授,辽宁沈阳东北大学教师,成都大学中文系主任,四川大学教授,并且参与了重庆大学的创办。

1919年7月,吴芳吉从永宁中学回乡,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他慨然加入朱近之等人发起组织的白沙学界联合会,组织游行,发表演说,积极投身革命。与此同时他创办《场期白话报》、《场期讲演》,发表《明月楼述》、《护国岩词》、《两父女》等诗作,教育群众,这些诗作感情真挚,音调婉转,广为流传,吴芳吉在诗坛上的地位从此奠定。

此后,吴芳吉用如椽大笔写下了《儿莫啼行》、《思故国行》、《红颜黄土行》、《痛定思痛行》等著名诗篇,揭露军伐的暴行和国民党的腐败,描绘了穷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惨状。吴芳吉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赢得了人民大众的一致爱戴,人们亲切的称他为“人民诗人”、“爱国诗人”,尤其是他的“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的名句更是享誉华夏,深为郭沫若等一批名人志士所喜爱。

1932年4月,应加拿大友人之邀,吴芳吉赴重庆大学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讲演《儒家思想与耶教精神》,并现场吟诵新作——颂扬19路军的《巴人歌》。身患感冒的吴芳吉激昂悲愤,声泪俱下,难以自制。不料竟因劳累过度引发旧疾肺结核,当场昏倒,不省人事。1932年5月9日,一代诗人吴芳吉与世长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芳吉创作的诗歌蜚声中外、脍炙人口,受到周恩来、冯玉祥等人的高度赞誉,因而被选入30年代的中小学教材。

B. 10岁的吴芳吉跋山涉水来到重庆替父申冤,他在厅堂上落落大方、有礼有节的表现,展示出了超人的胆识和智慧。

C. 从永宁中学回到故乡的吴芳吉受“五四”运动的影响,积极组织游行,发表演说,投身革命,展现出伟大的爱国情怀。

D. 吴芳吉身患感冒,仍坚持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讲演《儒家思想与耶教精神》并现场吟诵新作《巴人歌》,当场昏倒,不省人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吴芳吉是“五四时期”享誉诗坛的“人民诗人”爱国诗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至今深受人民的喜爱。

B. 文章首先对吴芳吉的艺术成就和作品特色及影响做了整体介绍,总领全文的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 吴芳吉13岁时创作的读后感被老师用石印印刷全文,并在江津各学校散发,可见吴芳吉当时已表现出了一定的文学才能。

D. 就读于北京清华园留美预备学校时,吴芳吉与美籍教师发生口角,但他拒绝写悔过书,结果被开除,之后无处可去,只好流浪街头。

E. 文章对吴芳吉的求学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其创作经历都做了详细描述,突出了吴芳吉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3.人们为什么称吴芳吉为“人民诗人” “爱国诗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