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A组材料

A-1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A-2虞世南用笔遒美圆劲,沉着稳健;结体宽绰疏朗,端庄洒落,风神俱足。欧阳询书法风格上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倘若我们将欧阳询推举为“结构大师”的话,褚遂良则是“线条大师”。他的线条充满生命,书家的生命意识也融入结构之中,明显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飞动之美。

A-3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楷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A-4“明清尚态”。明代时,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市民意识的觉醒,导致了明代文化艺术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流的创作审美倾向,因此在形式美感上似乎更趋于自由通俗,接近现实,表达人情,真正开拓了文化艺术美学的社会容量,从而也更显示了艺术反映生活的积极效应。

A-5“唐人尚法”。有唐一代, 楷书名家辈出,群星璀璨。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A-6颜体是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的一种字体,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颜体”是针对颜真卿的楷书而言的,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柳公权的书法在唐朝当时极负盛名,民间更有“柳字一字值千金”的说法,其书法结体遒劲,而且字字严谨,一丝不苟,柳楷书的笔法劲练,稳而不俗,险而不怪,老而不枯,润而不肥,仪态冲和,遒媚绝伦。笔画均匀硬瘦,棱角外露,富于变化,避免单调重复。

A-7唐代自贞观、开元之治而达到鼎盛,威名远扬,到处充满了蓬勃向上的活力,唐文化呈现出一种兼容并包、气度恢宏的景象,进入了史诗般壮丽的隆盛时代,具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 热烈的时代气质。

B组材料

B-1用墨丰腴。苏轼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在苏轼的书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结字扁平。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笔画舒展。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会。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轻重错落。主要是指苏轼的书法,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具有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大小悬殊。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如《寒食帖》中“哭涂穷”三字。这三字所占比例,比前一行中五个字所占的比例还大。这种字形大小悬殊给人视觉上极强的冲击。

苏轼书法作品

2苏轼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此诗帖系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为乌台诗案遭贬黄州时所写诗两首。

B-3书法讲究字体的结构布局,例如:“中划长启下,横担要分明。一笔揽腰过,不失砥柱用。”例字:喜、吾、娄、安;又如:“左右合一起,右部为主体。右部高左部,右占广天地。”例字:读、蝶、塘、峰;再如:“同字左右排,左小右要大。正因亲兄弟,弟在兄腋下。”例字:竹、羽、朋、弱”。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一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二

1.春晖中学三(1)准备组织一场书法沙龙,请帮助一组同学围绕“唐代书法”从A组的几则材料中筛选出适合的,并连贯成一段话。(只填序号)

2.请结合B-1、B-2的内容,给苏轼的书法作品写一段欣赏评价的话。(不少于100字)

3.请结合B-3的内容,针对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一、二的问题写出点评。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一:

书法小组学生作品二:

九年级语文名著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