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淩字彦云,太原祁人也。叔父王允诛董卓,卓将李傕等为卓报仇,入长安杀允,尽害其家。淩及兄晨,时年皆少,逾城得脱,亡命归乡里。淩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淩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是时海滨乘丧乱之后,法度未整。淩布政施教,赏善罚恶,甚有纲纪,百姓称之,不容于口。后从曹休征吴,休失利,淩力战决围,休得免难。仍徙为扬、豫州刺史,咸得军民之欢心。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正始初,为征东大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二年,吴大将全琮数万众寇芍陂,淩率诸军逆讨。与贼争塘,力战连日,贼退走。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是时,淩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淩就迁为司空。淩、愚密协计,谓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嘉平元年九月,愚遣将张式与彪相问往来。淩又遣舍人诣洛阳语子广。广言:“废立大事,勿为祸先。”其十一月,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三年春,吴贼塞涂水,淩欲因此发,大严诸军,表求讨贼;诏报不听。淩阴谋滋甚,遣将军扬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①。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淩,先下赦淩罪,又为书喻淩,大军掩至百尺逼淩。淩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军到丘头,淩面缚水次。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淩,慰劳之,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淩至项,饮药死。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淩传》)

【注释】①司马宣王:指司马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淩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

B. 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淩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

C. 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淩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

D. 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淩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举孝廉:从汉朝开始实行的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被举人的资历,大多为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孝廉是察举制的主要科目之一。

B. 假节:假有借的意思,节指符节。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当这个臣子临时任务完成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

C. 迁:移动,搬换,转变,古代是可指变动官职。如“左迁”指调动和晋升,“迁谪”指流放、放逐等。

D. 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史、掾吏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淩的叔父诛杀了董卓,被人复仇,王淩和兄长得以逃脱。后来王淩举孝廉做了发干长,不久又成为中山太守,因为有治理的政绩,被太祖征召为丞相掾属。

B. 王淩骁勇善战,讨伐孙权时,乘着大风斩杀敌首。和曹休征伐吴军时,也奋力突围,救出曹休。正始初年以征东大将军的身份率军击退吴国大将全琮。

C. 王淩赏罚分明,得军民欢心。在担任豫州刺史时,旌表先贤后人,广求人才。

D. 王淩密谋造反,与外甥令狐愚一同谋废齐王而另立楚王曹彪。其子王广劝他慎重。事情泄露,司马懿将兵走水路讨伐王淩,王淩知回天乏术,于是投降,不久后服药自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淩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淩就迁为司空。

(2)三年春,吴贼塞涂水,淩欲因此发,大严诸军,表求讨贼;诏报不听。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