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严复的“危言”

陆其国

严复(1854—1921),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于1866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开始接触西方自然和科学学说。

据严复长子所著《侯官严先生年谱》记载,严复因受甲午战败刺激,于1895年开始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从而使“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词为国人所知。严复回国后,面对当时中国积贫积弱、国土被列强瓜分、民族尊严丧失殆尽、灾难频仍的危局,他坚决反对顽固保守思想,积极倡导变法维新,进行政治改良宣传。他在天津与人创办《国闻报》,撰写政论文章,还翻译和宣传西方学者有关自然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作和学说,整整影响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给他们以思想启蒙,为他们提供了与封建旧学作斗争的思想武器。

这时候的严复纠结于中国之患,一心思索中国何以会处于危局的原因。在《与张元济书》中,严复总结出,中国之患在于愚、贫、弱;三者中,“尤以瘉愚为最急”。所谓“瘉愚”,即治理及脱离愚昧。而要做到这一点,根本在于发展教育,开启民智。“民智不开,不变亡,即变亦亡。”这句话后来成为严复的名言。名言亦是“危言”,此“危言”非危言耸听之危言,而是危言危行、危言正色之危言。此危者,正也,即讲正直的话。严复在这句“危言”中,道出的即是对当时中国教育现状的忧思。显然,教育发展得怎么样、成败如何,直接关系到能否解决“愚”这一症结。

严复在愚、贫、弱三者中,认为“尤以瘉愚为最急”,应该说是找到了问题症结所在。虽说愚、贫、弱皆直指人的秉性与情状,但“愚”的指向更关系到人的头脑及精神本质,揭示着一些人的麻木、愚昧,及无知的下意识。他告诉人们,贫可以通过改变而致富;弱可以通过改变而为强,只是有个前提,那就是祛愚。愚而不自知,这才是真正可怕的。愚不祛,便不知贫、弱为何,或者即使处于贫、弱之境,也会麻木于贫、弱而无意改变,也就无从“瘉愚”。这也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自号“新民子”的梁启超办《新民丛报》,其用心即在改造愚昧、落后、保守的国民性,使中华民族成为“新民”,他坚信“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再来看严复开出的祛愚药方:发展教育,开启民智。由于严复不仅揭橥了当时“中国之患”的症结,还提供了开启解决这一症结的“钥匙”,后来被誉为“南开之父”的教育家张伯苓,就毅然接过了这把“钥匙”。张伯苓在谈起办南开学校的目的时说,“窃以为我中华民族之大病,约有五端:首曰‘愚’。千余年来,国人深中八股文之余毒,民性保守,不求进步。又教育不普及,人民多愚昧无知,缺乏科学知识,充满迷信观念;次曰‘弱’。重文轻武,民族志气消沉。三曰‘贫’。科学不兴,灾荒迭见,生产力弱,生计艰难。加以政治腐败,贪污流行,民生经济,濒于破产”。张伯苓所指“五端”,前三端与严复指陈的“中国之患”三者不谋而合。后二端一为“散”,一为“私”。前者是他有感于“整个中华民族有如一盘散沙,而不悟‘聚者力强,散者力弱’、‘分则易折,合则难摧’之理”;后者是他有感于国人多自私心,少公德心;鼠目寸光,“其流弊所及,遂至民族思想缺乏,国家观念薄弱”,有鉴于此,“故追随严范孙先生,倡导教育救国,创办南开学校”。

无论是严复所发“危言”,抑或张伯苓所陈“五端”,殊途同归的是,他们的目的皆“为培养救国建国人才,以雪国耻,以图自强。”(张伯苓语)明乎此,也就明白,今天我们重温严复的“危言”,应该仍然不失其意义。

(选自《杂文月刊》2015年第2期)

相关链接:

①严复(1853~1921),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初名传初,后易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别号尊疑、尺盦等。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严复毕生最大的贡献,是对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的翻译介绍。其第一部,也是影响最大的译作,是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给面临民族危亡的中国先进分子以爱国救亡、维新变法的理论武器。他还提出信、达、雅三条翻译准则,至今仍为致力译事者所尊崇,引为楷模。

(摘自《辞海》)

②在对中国传统儒学的态度上,一方面,他竭力批判以原教旨的方式来对待儒家的古训,他对于“学术之非,至于灭种”的守旧的儒家“原教旨主义”的批判,可以说是力透纸背。另一方面,这并没有使他走向激进的反传统主义。相反,他始终主张从儒学传统中寻求凝聚“国性”的资源。

(摘自萧功秦《严复:一个被长期“误读”的思想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由于甲午战争的爆发,严复决定于1895年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从而使国人知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词。

B.严复回国后,与人创办《国闻报》,撰写文章,翻译著作,宣传西方学说,积极倡导变法维新,进行政治改良宣传。

C.严复总结说,中国的忧患在于愚、贫、弱,只要“瘉愚”做到了,就能开启民智,摆脱眼下的困境。而教育的发展、成败,关系到能否解决“愚”。

D.严复的“尤以瘉愚为最急”,找到了问题症结,并由此开出发展教育,开启民智的祛愚药方,这也催生出张伯苓“五端”思想。

E.无论严复的“危言”还是张伯苓的“五端”,都是想要培养救国建国的人才来雪耻自强,这也是现在我们重温严复“危言”的意义所在。

(2)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为救亡图存做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严复的“危言”和解决的办法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你认为在当时的中国是否可行?试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