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文化精准扶贫应结合当地文化需求

什么是文化精准扶贫?它是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产品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扶持、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开展因需而异、因地制宜的精准扶贫活动,从而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技能,逐步改善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在这里,仅从手段、原则与目标三个方面对文化精准扶贫逐一说明。。

文化精准扶贫手段。主要包括: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贫困地区的硬件环境;加大文化产品供给,输送各类优质资源和项目;建立科学高效的综合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帮助开发地方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本地文化产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向贫困人口传播现代文化思想理念和先进的文化价值观念。

文化精准扶贫原则。一是要精确定位。精准掌握贫困对象和贫困区域,以及当地文化建设的现状、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及实际文化需求,明确不同地区和人群间的文化差异,找准导致地区贫困的涉及文化领域的相关问题和症结。二是要精准实施。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施精准的文化扶贫措施,坚持“因户制策、对症下药”的原则,制定个性化、差异化的文化帮扶计划,集中力量提供有针对性并能切实满足当地文化需要的优质文化基础设施、资源、产品及服务。

文化精准扶贫目标。从整体上提高贫困主体的文化自觉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是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首要目标。在这方面,可立足贫困地区的优秀文化背景和资源禀赋,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带动力强、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或独特产品,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从而提升当地文化吸引力和文化附加值,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生活品质。

实现文化精准扶贫需要在“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基础上,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势利导。真正实现精准扶贫,就要了解和把握当地的需求,切忌“大水漫灌”。有些贫困村里的图书馆里都是一些一般性的图书,可能80%以上都不是农民需要的。当他们提出具体需求以后,马上设法解决,这样才能对接需求,实现文化精准扶贫。

对全国的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来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通过“结对子”做一些文化精准扶贫的实事。如果各县或镇的图书馆和文化馆都能通过志愿服务同相关贫困村“结对”,如果各地科研院所、特别是农科院所有更多的技术术人员同农民“结对”,那么到2020年最后5000多万人全面脱贫的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所以,现在是用自己的专业资源和专业优势为扶贫、脱贫做贡献的冲刺阶段了。

(摘自2017年3月7日《解放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逐步改善和推动贫困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是文化精准扶贫要达到的目标。

B. 一个地区的文化设施等硬件环境以及文化思想理念会很大影响精准扶贫的进程。

C. 一个地区的经济条件发展状况和群众的生活品质高低与文化精准扶贫目标的关系不大。

D. “因户制策、对症下药”这是文化精准扶贫需要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则。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文化精准扶贫的概念入手,然后分三个方面为我们阐述精准扶贫的手段、原则、目标。

B. 文化精准扶贫的手段和原则是为目标服务的,所以文章阐述的重点在扶贫目标上。

C. 文章列举了文化精准扶贫的诸多手段,意在表明实现文化精准扶贫渠道众多,并非难事。

D. 文章末段通过假设与展望,表明作者对实现各地文化全面脱贫目标的坚定信心。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精准掌握扶贫对象和贫困区域,以及当地的文化建设现状,才能实现文化扶贫的精准定位。

B. 如果做到了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势利导,实现文化的精准扶贫就会成为可能。

C. 只有了解和把握了当地文化需求,实现需求对接,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扶贫。

D. 只要接下来的几年,各县和镇的图书馆和文化馆能同贫困村“结对”,各地农科所能同农民“结对”,那么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