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丑是一种文化现象,被文化所规定。文化世界以多种方式呈现,其中之一是感性形象。美学就是从感性形象方面去把握文化的。美学对感性形象的把握有两套方式,第一套分为:正常、美、丑。第二套由第一套发展而来,分为美感、悲感、喜感。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与第一套分类相关。美是高于正常的理想形象,丑是低于正常的畸形形象。一旦确立了正常的标准,美与丑随之产生出来。俯仰历史,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地被建构起来,又不断地被解构消逝。虽然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变化且形式多样,但在不同之中又有共同的规定。

那么,丑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英国美学家夏夫兹伯里说:“无形式的质料自身即是丑。”即在客观上,一个感性形象如果没有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式呈现,就是丑。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说:“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即从主体说,当面对一个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说不完善的感性形象时,就产生丑感。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丑是不成功的表现。”即当人制作文化物品或艺术作品时,没有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意图,这物品和作品就是丑。

在现实生活中,丑使人不快和让人生憾,而美学之为美感之学,是要让任何对象都成为审美对象从而让人感到快乐。不同的审美对象给人的快乐是不同的,但能带来快乐却是共同的。丑在被美学变为审美对象时,就成了滑稽。从美学上谈丑,就进入了美学的第二套系统:美感、悲感、喜感。由丑而产生的滑稽之人、物、事,总令人开怀而笑,由滑稽而来的审美快乐,在美学上被称为“喜”。而滑稽的艺术作品,被称为喜剧型艺术。

滑稽让令人不快的丑转变成为令人快乐的喜感之笑,其要义在于,由丑的消极性畸形转变为具有喜之特点的“不伦不类的组合”而产生文化的积极意义。“伦”与“类”都是正常,而“不伦”是低于正常之伦序,“不类”是低于正常之类型。文化在历史中建构起正常尺度时,同时就产生了正常的正方向榜样即理想性的美和负方向的低于正常的丑。这些低于正常之丑,作为正常的偏离和畸形,在艺术中得到夸张性的体现。夸张的功能,是用典型化的方式让整个文化意识到丑的标准,而丑的建构又是为了突出文化的正常和作为正常理想的美;面对被夸张了的滑稽之丑,使本来略为低于正常的人,在比较中有了宽慰感且认同于文化的正常和理想。

滑稽总是表现为不伦不类的组合,因此,不伦不类的组合导致人们用其美学规律去创造喜剧型艺术以教化社会,通过笑声意识到自己低于正常,从而趋向正常。滑稽是无害的,这无害本身就显示了主体的自信与强大,只有把对象看成低于主体,人才会笑——在笑中,内蕴了文化正常的规范力量,人解脱了社会的压力,增强了自己在压力下的信心。

1.关于“丑”,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丑和正常、美一样,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样为文化所规定。

B.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就是按照第一套标准把握丑这个具体可感的形象。

C.美学意义上的丑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正常、美也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D.美的形象是理想的,高于正常形象;而丑的形象是畸形的,比正常形象要低。

2.对“丑的共同点”的理解,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丑的共同点就是一个感性形象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看是不完善的。

B.丑的共同点就是从客观上、从主体上、从文化角度观之,都是不正常的。

C.丑的共同点就是一个客观事物没有按照文化规定的正常形式呈现。

D.丑的共同点就是不成功,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世界可以感性形象的方式呈现,人们把握住了感性形象就把握住了美和丑。

B.喜剧型艺术的教育作用是,观众通过笑声和行为,使自己趋向正常。

C.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不论美还是丑都能成为审美的对象,都能让人感到快乐。

D.滑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令人快乐,是因为作品的意义低于正常,呈现畸形。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