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露  脸

刚子调到县政府给副县长当秘书。

副县长要处理不少分管工作,免不了经常下乡,一下乡免不了带着刚子,记者的摄像机里自然少不了刚子。就这样刚子也频频出现在本县的电视新闻上。刚子从本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来,刚子来之前,那个村的电视普及率不足十分之一。自从人们从电视上看到了刚子,一年时间不到,电视普及率成倍提高。村子这么小,有个娃娃能考上大学,又到这么好的单位上班,还经常在电视上露脸,那是多么荣耀的事啊!

村里人感觉刚子露脸了,就等于村人露脸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骄傲。在他们看来,刚子就是一个官。他们没有发现有个官在前面安排工作,刚子只是拿着笔低着头在小本本上写写画画。

村里人感到骄傲,也使刚子的父母在一片夸赞声中变得骄傲起来。刚子的父母一骄傲,村里人也就知道刚子的电话号码了,知道刚子电话号码的人,在县城一遇到麻烦就给刚子打电话,不管刚子忙不忙。

起初刚子也觉得乡里乡亲来县城办事挺不容易的,遇上麻烦事,举目无亲找谁去呀,于是很热心。特别是村里人来县城车违章被查扣了,刚子不好意思给领导找麻烦,通过同事和同学,找到熟人把车放了,事后刚子通过同事或同学再请人吃饭。如果遇不上熟人,多少要交点钱,村人说没带钱,刚子只好先垫出去,其实后来没有一个人还钱。他们认为,查车的罚点钱,都交给政府了,也等于交给刚子了,所以不还钱也心安理得。

长此以往,刚子真有点招架不住了。给村人办办事也就算了,还得赔钱,自己月工资不足千元,加上县城开销也大,勉强够养家糊口。如果再无限制地给别人垫钱,那真招架不住了。刚子也很矛盾,跟乡亲们直说了吧,自己还真受不了。

有一次,村人的车又被查住了,而且是无证驾驶。给刚子打了电话,刚子一到现场,查车的人和他认识,说:“看熟人的面子,下不为例吧,不过得交200元罚款,抓紧时间办理驾驶证。”村人看看刚子,没有说话,意思是得交钱,怎么办?刚子也摸了摸兜,还差几天才发工资,兜里还真没钱了,便回过头来让查车的人缓一缓,先让车走。查车的说:“我的大秘书,不行啊,不拘留他就看面子了,这钱必须交。”

这时刚子的电话响了,是领导打来的。刚子接完电话赶紧走了。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后,刚子又回到扣车现场。这时村人已经走了,他问查车的情况,查车的说:“刚子,你这一走倒好,你老家的人说你混大了,眼皮高了,老家的事也不管了……”刚子蒙了。

以后,再有村人打电话,刚子就不敢接了。刚子再回老家也不敢选择白天了。刚子再跟着副县长下乡,记者镜头一举,他赶紧撤到领导身后远远的地方。如是几次,领导终于忍不住了用赵本山小品里的话开玩笑说:“刚子,你也晕镜头啊!”刚子苦笑着说:“晕!晕!”

有一天,村里和刚子一块长大的顺子来县城,见到刚子就问:“你很长时间不上电视了!村里人都说你犯错误了被撤职了,是这样吗?”

刚子一愣,忙说:“是,是……”             

(选自《小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在偏僻的小山村里,如果有个村人在县政府上班做“官”,在电视上经常露脸,村里人就阿Q式地引以为荣。

B. 村里人感到“骄傲”,其实骄傲的潜台词是,政府有人好办事,诸如车违章这类事,有刚子给说情撑腰,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C. 村里人不还刚子垫付的罚款,其理由正大光明:政府的钱就是官员的钱,罚款交给政府,就是交给刚子了,刚子实际上并未垫钱。

D. 刚子起初乐意为在县城遇上麻烦事的村人办事,后来听到村人指责的话后,很气愤,发誓不再为村人办事,开始主动疏远村人们。

E. 刚子躲记者镜头,不愿在电视上露脸,虽然有晕镜头的毛病,但主要是想避开村人的视线,远离是非,明哲保身,过几天清静日子。

2.小说中的刚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刚子经常在电视上露脸,村人就骄傲,刚子是个官;刚子长时间电视上不露脸,村人就说刚子犯错误被撤职了。这反映了村人哪些思想,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