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校早在秦汉时期,中央集权的王朝不仅把目光投射海洋,而且开始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活动。唐宋时期就有居民在近岸和海岛从事生产,海洋社会开始逐渐形成。汉、唐、宋、元,都曾派海军巡视海洋并为若干海岛命名。到了明朝,海疆国防建设受到重视,沿海地区的军事防卫不断加强,从辽东半岛一直到北部湾的广大海区得到了有效的管辖,海疆作为王朝国家疆班级域的观念得到深化。清代的雍正年间,王朝国家在漫长的海岸线上设置了数道海防线,海疆局势大为改观。鸦片战争后,传统的海疆逐渐定型。在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中,中华民国政府开始了对海洋疆域的主权管辖,还在南海划设了九段线,海洋疆域已成为国家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海洋边疆治理有自己的原因和目标。。

今天海洋边疆及海洋边疆治理受到重视有主客观原因:首先,国家在综合国力增强的基础上,有能力将更多的资源投向海洋边疆的治理,尤其是岛礁建设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次,在大国地位日渐凸显的条件下,中国要维持崛起的态势并最终实现国家崛起,就必须成为海洋大国,既要恢复对自己海洋边疆的有效控制,又要维护和拓展自己的海洋通道,大国之路,始于海洋;最后,国家治理的格局和思维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基本实现小康以后,国家治理的目标不再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而是全面增强国力并最终完成国家的崛起和实现中国梦,海洋边疆自然在重视之列。

在海洋边疆受到高度重视的条件下,海洋边疆的治理也在如火如茶地展开:一是在维护国家对海洋边疆的领土主权方面开始了大量的活动,二是全力捍卫和维护根据国际法享有的各种海洋权益;三是抵御美国及其拉拢的其他国家对中国制造的海洋压力和海洋渗造;四是开始岛瞧建设并同时通过灯塔建设等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五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这些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并由此构建一个前所未有的海洋边疆治理格局。

海洋边疆的治理并不存在陆地边疆治理中“族际主义”与“区域主义”的价值取向之争,它纯粹就是一个区城性治理的行动和过程。从国家治理和国家发展的大局来考虑,今天海洋边疆治理可确定为: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以及附着的资源归属及开发利用权利,为国家发展确立新的增长点和增长集道打开和巩固中国走向大洋的通道,进而以此作为博弈条件来维护中国在其他海上通道的安全;全面构建中国的海权,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长期只是陆权国家的状况,把中中国由陆权国家发展成为海陆复合型大国,拓展中国的发展之路,促进国家的崛起。

(选自《海洋边疆治理》,2017年第1期《新华文摘》,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明朝重视海疆的国防建设,海疆作为王朝国家疆城的概念得以提出。

B. 中华民国政府在南海划设了九段线,海洋疆域成为我国疆域的组成部分。

C. 岛礁建设和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力地凸显了中国的海洋大国地位。

D. 开始岛礁建设并通过灯塔建设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可有效发展海洋经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列举从秦汉至民国政府的海洋活动来论证中国政府相当关注海洋边疆。

B. 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今天海洋边疆治理得到重视的原因,包括实现国家崛起方面。

C. 以维护海疆领土主权、捍卫享有海洋权益等论证海洋边疆治理正如火如荼地展开。

D. 全文通过多方位分析论证中国不存在陆地边疆治理中价值取向之争的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面构建中国海权,把中国发展成海陆复合型大国,促进国家崛起,是海洋边疆治理的目标之一。

B. 当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全面增强国力并最终完成国家的崛起和实现中国梦时,自然就重视海洋边疆。

C. 如果海洋边疆治理的五个方面不能相辅而行,则前所未有的海洋边疆治理格局就难以构建。

D. 倘若王朝国家不曾设置海防线,则海疆局势不会大为改观,广大海区也不会得到有效管辖。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