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谢铎,字鸣治,浙江太平人。天顺末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预修《英宗实录》。性介特,力学慕古,讲求经世务。

成化九年校勘《通鉴纲目》,上言:‚今天下有太平之形,无太平之实,因仍积习,废实徇名。曰振纲纪,而小人无畏忌;曰励风俗,而缙.绅.弃廉耻。饬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民,而罢敝益极。减省有制,而兴作每疲于奔命;蠲免有诏,而征敛每困于追呼。赏竭府库之财,而有功者不劝;罚穷谳覆之案,而有罪者不惩。是则诚可忧也。愿陛下以古证今,兢兢业业,然后可长治久安,而载籍不为无用矣。帝不能从。

时塞上有警,条上备边事宜,请养兵积粟,收复东胜、河套故疆。又言: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语皆切时弊。秩满,进侍讲,直经.筵.。遭两丧,服除,以亲不逮养,遂不起。

弘治初,言者交荐,以原官召修《宪宗实录》。三年擢南京国子祭酒。明年谢病去。家居将十年,荐者益众。会国子缺祭酒,部议起之。帝素重铎,擢礼部右侍郎,管祭酒事。屡辞,不许。时章懋为南祭酒,两人皆人师,诸生交相庆。居五年,引疾归。

铎经术湛深,为文章有体要。两为国子师,严课程,杜请谒,增号舍,修堂室,扩庙门。置公廨三十余居其属;诸生贫者周恤之,死者请官定制为之殓。家居好周恤族党,自奉则布衣蔬食。正德五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文肃。

(节选自《明史·谢铎传》)

注:公廨,旧时官员办公的场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

B. 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

C. 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

D. 今之边将/无异晚唐债帅/败则士卒受其殃/捷则权豪蒙其赏/且克侵军饷办/纳月钱/三军方怨愤填膺/孰肯为国效命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庶吉士,亦称庶常,是明、清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进士当中选择有潜质的人担任,为皇帝近臣,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B. 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明代属于特权阶层。

C. 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他官充任或兼任。明代每日一小讲,每旬一大讲,制度化。

D. 诸生,汉时指儒生,明清时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不包括在太学学习的生员。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今诸生学于太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铎淡泊做官。他因为亲不及养,在服丧结束后不去就职;曾称病辞去南京国子祭酒;后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推辞不掉才勉强答应。

B. 谢铎敢于直言进谏。他借助校勘《通鉴纲目》的机会,提醒皇帝当今天下太平只是有名无实,要以古鉴今,兢兢业业,不要废实徇名。

C. 谢铎关心边境安危。他条陈上疏边防措施,建议朝廷养兵积粟,收复疆土;同时指出戍边将帅营私是导致三军怨愤的原因,切中时弊。

D. 谢铎自律有仁德之心。他生性孤高,不随流俗;作为国子师,他杜绝私人请托,生活简朴布衣蔬食,却喜欢体恤周济聚居的同族亲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饬官司,而污暴益甚;恤军民,而罢敝益极。

(2)置公廨三十余居其属;诸生贫者周恤之,死者请官定制为之殓。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