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学,完成下列小题。

童塘情怀

孙江月

①我家老屋前就是童塘。

②童塘的四堤长着不同的树和各色的杂花野草。东堤是一处高高的土丘,土丘上是一抹黛色的柑橘树,秋深之时,硕果累累,如万家灯火。南堤和西堤是密密匝匝的翠竹林和香蕉树,那是鸟雀栖息的天堂。北堤是疏落的桃树、李树、梨树。不用说,童塘的风光就四时分明了。

③开春,惹你眼花缭乱的,莫过于童塘的桃树、李树、梨树了。它们总是以浪漫的姿态,尽情地开满堤岸——那开着的是要出嫁的大姑娘,脸上抹着胭脂儿,浓浓的,是要乘了东风的长车去远方吗?未开的,是带着羞涩的童女,在母怀里瑟缩着,脸上还挂着串串儿水晶,汪汪的,是惜别姐姐出嫁前的泪滴吗?东风硬朗的时候,桃花、李花、梨花便纷纷扬扬落满池塘。盈盈春水,荡起千朵万朵花瓣。那花瓣真是千树之精英,万花之芳魂呀!

④而到仲春或谷雨,童塘的蛙们就开始热闹起来,大大小小的蛙儿在塘里游荡着,欢乐着。它们是春天的使者,是大自然的交响。它们没有佯装和矫饰,也没有奢望和企图。它们“哇哇”地朝天歌咏,犹如学堂孩子们“琅琅”的书声一样淳朴、自然。

⑤夏天,最吸引人的就是塘中的荷,只要散步童塘,就会立马遥想古今。

⑥在这样好的诗境地,你尽可以扮一个渔翁,撑一竹长竿,望着荷香弥漫的童塘,作一个闲钓的姿势,仅此即足以迷醉你的思想性灵。如果你还不满足,那好,“莲动知鱼游”的古典诗歌意象即能从你眼下生出:弥望的田田的叶子,缓缓的从你的眸子里裂开一道缝,那是一尾尾自由的生灵向你漫游过来了,随即,弥望的田田的叶子又柔柔地合拢而去……

⑦在满月的夜晚,塘中的荷最是袅娜、惬意。它们顶着月光,隆起朵儿,时而含着笑靥,时而打着盹。南风吹来,晶莹的露珠便从荷的玉盘上滑下去,化入宁静的碧水。这会儿有一只蛙,不,是两只!像受着了“惊”,从另一株肥腴的荷叶上,来了一个蛙泳的姿势——“哐”的一声,跳入了碧清的水里。我明白:这瞬息的动姿绝非是“惊鸿照影”之写意,亦非是“沙鸟带声飞”抑或“池花对影落”——噢,那分明是一对拥入水中的完美的“翡翠恋人”呀!

⑧童塘的秋天,更使我热爱,尤其是菊花、蜜蜂、蝴蝶。这菊花儿是一种清瘦耐寒的单瓣型的小黄花,是花中的隐逸之君。只要你嗅了它,你的精神就会来;碰了它,你的情感就会来。那一丛丛,一片片,蓬蓬勃勃密匝匝的野菊花在塘边开着,它的香似一层薄薄的雾缦,又似一缕缕梦幻的轻纱,笼罩着童塘的整个容颜。

⑨这季节,蜜蜂和蝴蝶是最平常的客人,它们朝饮木兰,夕餐秋菊,常三三两两,成群结队飞来,像赶集似的,嬉逐于菊丛。

⑩童塘的冬天也是令人迷醉的。瞧,那高高的立在塘际的青秆儿,不是别的,是刚刚从深秋中拔节过来的野生芭茅,花冠蓬垂着,一吊一吊的,像只只雪白的苍鹭。低矮的,是丛生在塘畔的蔓草仙藤,它们或隐或露,隐着的是它们冷峻的思想,露着的是它们直面大地的情怀。严霜下,它们愈冷愈苍翠,愈冷愈精神,或紫或蓝或白,静静地开着点点小花,并溢发出阵阵扑鼻的幽远的清香。

⑪雪毕竟是要下来的,这是童塘的福气。童塘的雪从不激越,亦不猥琐;它飘飞如青杨之花絮,坠地如慈母之抚摩;它飞在树上,柔而轻,像催春的白梅;撒在地上,薄而白,像铺地的玉帛。

⑫呵,童塘!银装素裹的童塘哦,即是四时风光分明的最后诗章。那诗章是圣洁的,无暇的,是天国精灵之所在,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一面明洁的镜子!

                       (《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本文语言清新、朴素而又简洁自然。作者通过描写和想象,一幅清新、美丽的童塘景象通过优美的语言映现在读者面前。

B. 文章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通感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创造出引人入胜的意境。

C. 文章描写景物有动景,也有静景,动静相映;有远景,有近景,远近结合。

D. 本文以“童塘情怀”为题,以“我家老屋前就是童塘”入笔,以“银装素裹的童塘”收笔,中间抒写了童塘四季不同的景色,很有章法。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部分。

3.作者写了童塘春夏秋冬四季的哪些景物?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高一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