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生物钟无处不在

①从古老祖先蓝藻开始,生命体就诞生了各司其职的“生物钟”,控制着各种生命随着昼夜更替进行生命活动,并逐步演化出更加复杂的生物钟网络。

② 通过对小鼠、大鼠等哺乳动物的研究,科学家发现动物和人体内的每个器官、组织和细胞,甚至细胞内的物质均表现出昼夜节律,这些生物钟既遵循统一的指挥,又各具特色,各司其职。

③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将大鼠的视交叉核破坏,大鼠的睡眠、饮食、活动和体温等就会出现昼夜节律失调症状。当科学家将完好的视交叉上核移植到这些大鼠的脑部后,他们的昼夜节律又恢复了正常。这一实验直接证明了位于大鼠等哺乳动物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昼夜节律起搏器,它们负责生产和调节睡眠、觉醒、激素、代谢和生殖等众多生物节律。

④视交叉上核含有约2万个神经元细胞,其中约一半的细胞承担着昼夜节律起搏器的功能。当夜幕降临,人体视网膜感受到光线微弱时,即能将信号通过视网膜神经束传递给视交叉上核,视交叉上核则再将信号传递给松果体,松果体会增加褪黑素分泌,人体随之逐渐产生睡意。清晨,光线刺激视网膜,视交叉上核收到信号后,促使松果体减少褪黑素分泌,人体逐渐清醒。

⑤如果将视交叉上核破坏,由于缺乏统一的调动,不仅会产生睡眠异常,而且也会使各组织器官的生物钟紊乱。如果将人体生物钟系统比作一个交响乐团,视交叉上核就相当于乐团指挥。

⑥除了受到视交叉上核的控制和调节外,心脏、肝胜、肾脏、肺脏、肌肉和淋巴等各组织器官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生物钟,各自发挥独特的功能,它们被称为外周生物钟。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动物在睡眠时脑细胞会收缩,收缩程度甚至高达60%,这使得脑部类淋巴系统拥有足够的空间清除脑组织的垃圾。研究人员认为,脑部类淋巴系统的工作效率在人体睡眠期间是平时的10倍。

⑦英国剑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发现,夜间发生的皮肤损伤,其愈合速度要比白天受伤慢60%,这可能与皮肤细胞的昼夜节律有关。研究人员发现,一旦皮肤受伤,位于真皮组织的成纤维细胞会向上迁移至表皮层,促进伤口愈合。而成纤维细胞中的一种肌动蛋白是影响这些细胞迁移速度的重要成分。白天时,肌动蛋白主要是长型纤维的形态,而到了晚上大多变成球状,导致成纤维细胞变“胖”而迁移速度减缓。研究人员还查看了烧伤患者的医疗记录,发现晚上烧伤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要比白天烧伤的多11天。  

⑧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生物钟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调控网络,不管是基因突变还是环境变化,任何一个环节发生紊乱都会引发昼夜节律异常,严重时将引发一系列疾病。 而科学家对生物钟的深入研究,也将为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巨大的帮助。

1.下列关于“生物钟”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视交叉上核如果被破坏,不仅会产生睡眠异常,而且也会使各组织器官的生物钟紊乱。

B. 晚上,肌动蛋白大多变成球状,导致烧伤患者伤口愈合速度比白天时增快很多。

C. 科学家发现睡眠期间脑部类淋巴系统的工作效率比白天高,方便清除脑组织的垃圾。

D. 外周生物钟是指由心脏,肝胜、肾脏、肺脏、肌肉和淋巴等各组织器官形成的生物钟。

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题目直接点明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全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

B. 本文由古老生物蓝藻写起,引出下文对人体组成部分各生物钟特征的说明。

C. 第④段加点的“约”表示“大概、大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属于生动说明。

D. 第⑤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说明视交叉上核的重要性。

3.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的一项是(     )

A. 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是哺乳动物最重要的昼夜节律起搏器,它们负责生产和调节众多生物节律。

B. 晚上,人体视网膜感受到光线微弱时,松果体会减少褪黑素分泌,人体随之逐渐产生睡意。

C. 研究人员发现,夜间皮肤损伤愈合速度要比白天慢60%,与皮肤细胞的昼夜节律有关。

D. 科学家对生物钟的研究,为昼夜节律异常引发的一系列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

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