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信陵君者,魏公子无忌也,曾窃符救赵。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信陵君救赵论》,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强秦之暴亟矣         亟:同“极”

B. 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诛:责备

C. 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     树:建立

D. 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      衔:衔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则魏且为之后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 ①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     ②皆以美于徐公

C. ①有重相而无威君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D. ①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           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B.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C.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D. 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信陵君的罪过,不在于盗窃兵符与否,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也还是说得过去的。

B. 在信陵君窃取兵符这件事情上,魏王也不是没有过错的,否则,兵符好好地藏在卧室之内,信陵君怎么能窃取到呢?

C. 信陵君想方设法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也根本不是为了赵国,其实就是为了解救平原君。

D. 兵符,用铜、玉或木石制成,分为两半,一半留存国君,一半交给统帅;调发军队时,必须在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