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微”而可道,改变生活

“微”观念普及,“微”元素盛行,得益于微博、微信等微媒体的技术支撑。140个字或1分钟语音的表达与交流,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也可以照见观点、启迪思想。形式更便捷、平台更广阔、个性更张扬,因而聚拢了更多人气。微时代,可说是网络时代公众参与的必然走向。

更重要的是,微字背后,是信息被动接受的“被时代”向信息定制和分享的“我时代”转变。这是一种全新的聚合式“生产方式”。微,所投入的或许只是点滴成本:车上厕上的一心多用、茶余饭后的休闲时间,都可以被微所覆盖、所充实。而微的精确打击,更让“私人定制”一般的生活体验,产出更具含金量的信息和服务。当“国字头”部委微博集体上线,政务微博总数以十万计;当微博客自发组织,凝聚“我们都是雅安人”的能量,恐怕没有人会怀疑“微”而可道。

一个“微”字重塑了信息形态,更重塑了社会价值。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交往,在其中悄然变化。微,让注意力转移加速:早些年前还起早贪黑去“偷莱”,不久前已跳过“切西瓜”和“地铁冲浪”,转向“飞机大战”,现今更是五花八门。微,让表达门槛变低:走上前台、展示自我、分享生活,很多平凡的人生在微时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微,可弥合人际距离:现实的沉默让位于网络的热络,曾经天各一方,而今朝朝暮暮;曾经以邻为壑,而今鸡犬相闻,难免让人浩叹“网络让世界变小”。

但繁荣背后,也有隐忧。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每每断章取义;地铁上沉迷“微媒体”的低头族,看的不是书本而是手机……当整体性思考被微小的断片所取代,如何避免认识被“微”碎片化?当只言片语的吐槽变成众声喧哗的狂欢,又如何防范价值被“微”肤浅化?越是各有怀抱的时代,越需要建设心态和理想情怀;越是分众独我的演进,越不能缺少文化担当和整体考量。在诉求个体利益的同时多一些宏观思考,在专注自我小圈子的同时多一些虑他情怀,唯有培护好社会的共有价值,个体价值的姹紫嫣红才能绚烂绽放。

不独是文化层面,社会治理覆盖若跟不上,微时代可能同样难以为继。言语暴力能不能从根子上拔除?负面情绪会不会误导网络舆论?这些都考验着治理智慧。问题不仅限于此,“3Q大战”可不可以不再重演?电子商务可不可以趋向秩序稳定?这些也都呼唤着社会治理的创新和跟进。对治理者而言,提升微素养,强化微管理,创新微服务,是完善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的必然要求,更是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

1.下列不能支持“微时代,可说是网络时代公众参与的必然走向”的原因的一项是

A. 微时代“微”观念普及,“微”元素盛行,有微媒体的技术支撑。

B. 微时代转入了信息定制和分享的“我时代”,这是一种全新的聚合式“生产方式”。

C. 微时代重塑了信息形态、社会价值,悄然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交往。

D. 微信、微博等微媒体表达与交流极为便捷,能够体现人们的个性。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微媒体的形式便捷,平台广阔,个性张扬,因而很受人们欢迎。

B. 微时代,人们所投入的成本较低,但是能产出更具含金量的信息和服务。

C. 微,可以让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加速,可以让表达门槛变低,也可弥合人际距离。

D. 微时代不仅需要文化层面的担当和整体考量,亦需要社会治理的创新和跟进。

3.微时代患上手机综合征、上网综合征的人比比皆是,仿佛离开手机、电脑、微博、微信等工具和软件就无法生存,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却越来越疏远,微时代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危时代”。针对这种现象,结合文章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谈一谈解决的方法。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