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单选题 22 题,null 1 题,材料分析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2 题
  1. 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批判神权统治

    B. 构建民权政府

    C. 鼓吹人性解放

    D. 主张平等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统治阶层度过公社生活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这一主张

    A. 否定了民主政体

    B. 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蓝图

    C. 体现了理性精神

    D. 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鼎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 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 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

    C. 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 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36年,历史学家范文澜以通俗的语言写成《大丈夫》一书,以“道德与事业并重,而着重点更在道德”的标准,选取了从西汉到明代的25位具有崇高民族气节,勇于为国捐躯的大英雄,并“希望每个读者也都学做大丈夫”。这表明

    A. 道德标准有助于理清历史人物的功与过

    B. 史家应适应时代需要不断调整历史解释

    C. 呼应世俗趣味的历史写作才能体现其价值

    D. 史家对叙事对象的选择彰显了其价值取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运动

    A. 创立了新的宗教派别

    B. 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 提出了新的宗教观点

    D. 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朱熹认为“理”在心外,提倡“格物致知”以通“天理”;王阳明强调“理”在心中,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     )

    A. 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信条   B. 有利于儒家信仰的强化

    C. 不利于理学精神的推广   D. 否定了天理涵盖的内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代表作《明夷待访录》,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要早近一百年,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这两部著作所反映的主要共同点是

    A. 批判君主专制、保证人民基本权利

    B. 构建未来资本主义政权组织形式

    C. 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人生而平等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朱之瑜(1600~1682)称:“宋儒辨析毫厘,终不曾做得一事。”颜元(1635~1704)认为:“程朱派头始终与尧舜孔孟无干,分毫无益于社稷生民,分毫无功于疆场天地。”两人的本质意图是

    A. 抨击程朱理学的空疏学风

    B. 倡导经世致用的社会风气

    C. 对先秦儒家思想的扬弃

    D. 宣扬儒家以民为本的思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汉代民间的原始宗教信仰的主要特点是多神崇拜,最为流行的当属祖先崇拜。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祭祀祖先成为汉代民间的重要风俗。这反映了汉代

    A. 宗法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B.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 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 君权神授被人们普遍接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关于二者的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得到统治者认同

    B. 都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 都抑制了土地兼并

    D. 都符合人民的利益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可以拯救自己的灵魂,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 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

    B. 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神圣权威

    C. 赋予了德意志民众自由精神

    D. 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教派的产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 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

    B. 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C. 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 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根本目的是

    A. 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

    B. 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

    C. 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

    D. 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孔子非常推崇周公的政治,在他看来,实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实现“正名”,则须在“政”“刑”之外借助“德”“礼”。据此推断,孔子倡导“仁”“礼”学说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周代政治制度   B. 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

    C. 实现德治政治理想   D. 变革周代的社会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从理性角度研究人的哲学家,他一生都在探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从侧面反映出他

    A. 重视培养雅典公民的理性思维

    B. 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C. 已认识到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D. 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普罗泰格拉晚年,其著作《论神》在雅典广场上被焚毁,本人被逐出雅典,这主要是因为他

    A. 公开提出了人文主义概念

    B. 指责和批判古希腊民主制度

    C. 宣传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

    D. 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西欧掀起了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启蒙运动

    C. 宗教改革运动

    D. 工人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治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

    A.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 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 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 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先秦以来的人性理论大多对人性之私进行了否定与批判,宋明理学人性论更视“私”为邪恶。而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则明确提出人性自私说,肯定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世人追求享乐致使社会风气败坏

    B. 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C. 商品经济发展引发个性解放诉求

    D. 思想统一的局面被打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中世纪时代,西欧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悲观绝望的,也是消极处世的;但14世纪以后,西欧人对生活充满了创新进取、冒险求胜、追求幸福的精神。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新的经济形态的萌发

    B. 人性解放意识的觉醒

    C. 禁欲主义思潮的转变

    D. 罗马教廷权威的打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 )

    A. 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 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 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分析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建元六年,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他(董仲舒)的所谓大一统,就是压抑诸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摭取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君权神授的理论,建议用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封建统治。他也吸取了法家尊君抑臣的思想,主张用刑法加强统治。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清入关后,即以宗主视天下,同时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巩固其对全国的统治,清王朝接受并发展了“大一统”思想。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重“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之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渍朝对“大一统”思想及其正统论的总结,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但也起到了统一思想,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管理,进而统一国家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对“大一统”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赎罪券的抨击,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人文主义者热烈地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他们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摘编自《法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赎罪券的抨击立刻燃起了燎原之火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兴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要求,并分析其反封建斗争呈现出的特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

    近代西方

    责任与自由

    责任先于自由,强调个人对他人、社会甚至自然界所负有的责任,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

    权利观念把焦点集中在个人对社会的要求,对自己权利的保护,忽视个人对社会、他人的责任。

    义务与权利

    义务先于权利,强调相互承担义务,特别强调义务感,而不是声张个人的权利

    把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认为个人权利优先于集体目标和社会共善。

    群体与个人

    群体高于个人,强调个人价值不能高于社会价值,强调个人与群体的交融、个人对群体的义务,强调社群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个人权利优先,主张人人有权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从事活动,认为以一种共同善的观念要求所有公民违背基本个人自由的。

    和谐与冲突

    和谐高于冲突,强调社会和谐、以和为贵,安土睦邻为先,追求和而不同。

    强调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克服别人、占有别人,排斥异教。

    ——据清华大学教授陈来《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整理

    上表是中国传统主流价值观与西方近代主流价值观的比较简表。从表中提取任意一条不同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要求:概括准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