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酱鸭蛋红烧肉

①上海人烧红烧肉,可以放的东西有很多,土豆、茨菰、豆干、百叶结、小青菜、油豆腐等等,这些配菜吸收了肉汁和油水,变得鲜美无比,真是下饭的利器。

②可是我唯独喜欢的配菜是鸭蛋。一定要那种家养的鸭子,每只鸭子一天只下一个蛋,早晨从窝里掏出来,热烘烘,表皮青青,光滑油亮。将十几二十来个这样的鸭蛋凑齐了,锅里放水煮熟,再冲入冷水,冷热一激荡,鸭蛋的壳就很容易剥下。

③小时候,每次做这道菜,剥鸭蛋壳是小孩子的专利。尤其冬天的时候,爸爸将我从被窝里挖出,递给我一锅鸭蛋和一张板凳,我就喜滋滋坐好,开始工作。手伸进水里,还是温温的,一手握一只鸭蛋互相碰撞,找出壳最硬的那只来做工具,将所有的蛋个个击破,即便幸存到最后的一个,也要牺牲在锅子边沿上。

④所有的壳都均匀敲碎后,浸泡在水里慢慢地剥。这时考验孩子“心机”的时候到了。若是稳稳握着慢慢地剥,定能剥出一个雪白圆润的蛋。但小时候嘴馋,心也急,瞎抠两下,鸭蛋壳连着里头蛋白就被抠了下来。爸爸看见,就会说:“别浪费,你快吃了吧。”哪还等得到这一刻,早就塞嘴里了。

⑤小小的我心中窃喜,总觉得自己暗自偷藏了这绝世剥鸭蛋的好功夫,饱了口福。后来逐渐长大才知道,爸爸早就发现,只是从不揭穿我罢了。

⑥那时住在乡下,大人们工作都很忙,尤其是妈妈,有时半夜才能回家。所以每天放学回来,通常都是爸爸在厨房里忙,我将书包豪迈一扔,一路冲进去,每一个锅盖子掀开来“检阅”,爸爸急着阻止我:“哎,那个锅子蒸了蛋,不要掀!”已来不及了,于是晚饭只能吃半熟的蛋羹。

⑦家庭条件虽艰难,但于吃食上从不亏待,发育时期每天都有大荤,红烧鸭子、白煮鸡、糖醋肉丸子、排骨汤……都是简单粗暴的纯肉菜,硬是把我一个水灵灵小姑娘培养成无肉不欢的粗壮女汉子。那时候放学,还没走到家门口,就能闻到那酱鸭蛋红烧肉的独特香味,油荤、鲜甜,浓郁扑鼻。

⑧这道菜制法也简单粗暴。早晨,先煮好鸭蛋,剥青白了,用刀子竖着豁几道口,装大碗里,倒上酱油和糖,腌制起来,放进冰箱,大概需要腌制半天时间入味。傍晚,将新鲜五花肉切成三四厘米见方,汆过热水,洗去血水浮沫。然后不必过油,将五花肉再入锅,加水、少量酱油、黄酒、冰糖,大火煮软烂,再下腌制过的蛋,腌制的酱也不浪费,统统倒入,小火炖煮,一直到汤汁变得深红浓稠。

⑨这时,如果上学的小朋友还没有回家,通常爸爸会先关了火走到门口瞭望,与邻居拉拉家常。直到我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出现在桥头,他果断转身进门,掀开锅盖,再开火,大火把汤汁收干,起锅。时间刚刚好,饿死鬼投胎一般的我冲进来,欢呼一声,手也不洗就想去拿,被烫得呼哧呼哧,依旧勇往直前。爸爸此刻就会得意地笑笑,也不骂,也不阻止。

⑩巧手巧心的爸爸,因为国企制度改革,失去了铁饭碗,做过司机当过工人也开过小饭馆,辛苦劳动,赚钱不多,很努力供养我上学。如今他临近退休年纪,工作清闲下来,无须再负担我的学费,故而生活自在开心,常做的事,一个是搓麻将,一个便是烧菜给全家人吃。

⑪如今家中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红烧肉这道朴实的菜,酱红色油光光,被挤在圆桌一角,有时都快忘记了它的存在。但热米饭一端上手,所有人的目光还是不约而同地追寻它。没有哪一道菜比红烧肉更配饭。蘸饱了酱汁的肉放在热腾腾的白米饭上,软糯鲜甜,肥肉入口即化,瘦肉越嚼越香,很快就咕嘟一声吞了下去,再下筷子夹一个圆润的鸭蛋,富有咬劲的蛋白,土鸭蛋金色绵密的蛋黄,还入了肉味,真正的油荤饱足。

⑫每一家都有自己的保留菜目,每一家的红烧肉滋味也各不相同。想象我们的家人,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厨房活动中,为了家人的口味,慢慢烹调出属于自家的印记鲜明的菜肴,又将这菜肴留在我们这许多年的成长之中,真的是一件很暖心的事。我想我一直会记得,爸爸那短短的手指,厚厚的手掌,为了家人灵巧地烹制美味的菜肴,笑眯眯地看着我剥破的鸭蛋,那样纵容着、呵护着年幼的我。

1.文中第⑩段属于哪种记叙顺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2.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词句。

(1)尤其冬天的时候,爸爸将我从被窝里挖出,递给我一锅鸭蛋和一张板凳,我就喜滋滋坐好,开始工作。(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爸爸此刻就会得意地笑笑,也不骂,也不阻止。(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3.文章以“酱鸭蛋红烧肉”为题,有哪些作用?

4.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父爱的理解。(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

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