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人也。父烜,信威临贺王记室,兼本郡五官掾,以儒术知名。野王幼好学。七岁,读《五经》,略知大旨。九岁能属文。长而遍观经史,精记嘿识,天文地理、著龟占候,无所不通。梁大同四年,除太学博士。迁中领军临贺王府记室参军。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及侯景之乱,野王丁父忧,归本郡,乃召募乡党数百人,随义军援京邑。野王体素清羸,又居丧过毁,殆不胜衣,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京城陷,野王逃会稽,寻往东阳,与刘归义合军据城拒贼。侯景平,太尉王僧辩深嘉之,使监海盐县。

高祖作宰,为金威将军、安东临川王府记室参军,寻转府谘议参军。天嘉元年,敕补撰史学士,寻加招远将军。光大元年,除镇东鄱阳王谘议参军。太建二年,迁国子博士。后主在东宫,野王兼东宫管记,本官如故。六年,除太子率更令,寻领大著作,掌国史,知梁史事,兼东宫通事舍人。时宫僚有济阳江总,吴国陆琼,北地傅绊,吴兴姚察,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迁黄门侍郎,光禄卿,知五礼事,余官并如故。十三年卒,时年六十三。诏赠秘书监。至德二年,又赠右卫将军。

野王少以笃学至性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貌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及。第三弟充国早卒,野王抚养孤幼,恩义甚厚。其所撰著《舆地志》三十卷,《符瑞图》十卷,《顾氏谱传》十卷,《玄象表》一卷,并行于世。又撰《通史要略》一百卷,《国史纪传》二百卷,未就而卒。

(选自《南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城王为扬州剌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B.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C.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D. 宣城王为扬州刺史/野王及琅琊王褒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野王又好丹青/善图写/王于东府起斋/乃令野王画古贤/命王褒书赞/时人称为二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经,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从汉代起成为国家科举考试的科目。

B. 丁父忧,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指拥有官吏身份之人在父母去世之后须辞职,回家守制27个月,丁父忧就是父亲去世,回家守制。

C. 乡党,按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一乡,五百家为一党。因此乡党泛称家乡。后来也指乡人、同乡。

D. 蓍龟,古人以蓍草与龟甲占卜凶吉,因以此指占卜;也指德高望重的人。文中是前者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顾野王出身望族,少有才气。他的父亲精通儒术,野王从小就读《五经》,年长一点又遍观经史。这些主客观条件都为顾野王的治学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B. 顾野王组建义军,忠于报国。侯景之乱时,野王恰好在家为父亲守丧,但他不忘国难,招募乡党,组建义军,毁家纾难,虽然京城还是陷落,但依然得到士大夫的肯定。

C. 顾野王履历丰富,才学卓伦。他经常兼任文武数个官职,辅佐太子,尤其擅长国史,才学卓著,很受当时人们的推崇。

D. 顾野王为人重义,著述颇丰。弟弟早逝后,他抚养弟弟的遗孤。在学问上也颇有建树,且关涉历史、地理、占卜、家谱等多个领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王体素清羸,又居丧过毁,殆不胜衣,及杖戈被甲,见者莫不壮之。

(2)野王少以笃学知名,在物无过辞失色,貌似不能言,及其励精力行,皆人所莫及。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