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焉。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亡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帝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鉏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数年,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为水衡都尉。上甚重之,以官寿卒。

(选自《汉书·循吏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B. 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C. 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D. 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其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 社稷,天神和地神的总称。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天神和地神,即祭社稷,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C. 《书》为《尚书》,《尚书》是儒家典籍“五经”之一。“五经”有《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D. 二千石,汉代官员的等级,汉代郡守(太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一百二十斛,因而有此称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龚遂为人忠厚刚毅,有节操。他担任昌邑王的郎中令时,敢于直言,以至国人都畏惧他。

B. 龚遂侍奉昌邑王忠心耿耿。他规谏昌邑王,批评昌邑王身边的重臣,甚至到了哭泣着用膝盖爬行的地步。

C. 龚遂才思敏捷,有政治远见。汉宣帝召见他询问渤海郡的治乱方法时,他对答如流,受到了皇帝的信任和赏赐。

D. 龚遂理政才能突出。在担任渤海太守时,他命令罢免追捕盗贼的官吏,安抚百姓,改变当地的奢侈之风,使百姓安居乐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2) 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

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