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与HIV结构相似,可引起猴出现艾滋病样症状。

(1)CD4+ T细胞作为T细胞的一种,在________中发育成熟后,在其表面蛋白α4β7等物质的介导下识别并结合血管内皮细胞,随后沿着血管进入肠组织。HIV和SIV主要侵染肠组织中的CD4+ T细胞并在其中大量增殖,从而破坏宿主的________免疫。

(2)ART疗法是当前较为常用的艾滋病治疗方法。司他夫定是ART的常用药物之一,其结构与脱氧胸苷相似,但不能参与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可在_________过程中竞争性抑制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与酶的结合,从而抑制HIV或SIV的的增殖,发挥治疗作用。

(3)甲研究小组利用α4β7制备单克隆抗体,以感染SIV的猕猴为动物模型,对如下表所示的两种治疗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定期检测猕猴的血浆和肠组织中SIV的含量,结果如图1和图2所示。

阶段Ⅰ

阶段Ⅱ

阶段Ⅲ

阶段Ⅳ

阶段Ⅴ

方案1

SIV感染

ART

ART+α4β7抗体

α4β7抗体

无治疗

方案2

SIV感染

ART

ART+对照抗体

对照抗体

无治疗

注:α4β7抗体不损伤CD4+ T细胞。

 

①图1和图2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两种方案中ART均能抑制血浆和肠组织中SIV的增殖,且方案1的整体治疗效果更好。判断依据是________。

②结合实验结果及(1)信息,推测α4β7抗体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4)乙研究小组使用本小组保存的SIV和α4β7的另一种抗体(不损伤CD4+ T细胞)重复了上述实验(其它实验材料均与甲研究小组相同)。结果显示,方案1和2的曲线在五个阶段均几乎重合,且与甲小组实验结果中方案2的曲线相似。造成两个研究小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

A. 两个研究小组所用的病毒来源不同

B. 甲研究小组使用的SIV发生过变异,不能在宿主细胞中增殖

C. 乙研究小组使用的SIV发生过变异,其增殖不受到ART的抑制

D. 甲研究小组使用的α4β7抗体具有某种未知的作用,可以抑制SIV在停药后的增殖

E. 乙研究小组使用的α4β7抗体已失效,不能与CD4+ T细胞表面的α4β7结合

高三生物综合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