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月13号,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的提议,作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以及成立由毛泽东任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截止1953年6月底,全国人口为60191万人,登记的选民为32000万人。至1954年6月,基层选举完成,6月到8月,逐级召开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最后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226人。

──摘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三版)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1952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两个重大决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的意义以及此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最重大的使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的工作重点和五十年代国防建设的突出成就。并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高三历史材料分析题简单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