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老人传

(清)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选自《古代散文联璧百篇》)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芋视乃友也        无乃尔是过与

B. 以污贿不饬罢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C. 时、位之移人也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 而野老鄙夫能言者     弃甲曳兵而走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童子试”是指明清两代取得进士资格的入学考试,凡应考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又称“童子”。

B. 本文通过记叙芋老人和相国之间有关食芋一事的交往,告诫世人不要因时、位变化而忘记过去,改变本性。

C. 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是殿试,由皇帝亲对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D. 塾本是西周设立于地方的初级学校。书塾就是私塾,一般只有一名教师,称为塾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教材、学习年限不定,私塾在清代比较盛行。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2)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