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古诗文,根据相关提示或情境,补充批注。

喜雨

唐 杨万里

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

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②千嶂翠瑶屏。

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

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更无瓶。

(注解)①畴:已耕种的田地②摩:碰撞、摩擦③甑:煮食用的陶制炊具

喜雨亭记

宋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旁批(一):“古者有喜,则以名物”,欧阳修亦然:______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释(一):阳,意为____

越,意为____

旁批(二)诗与文之横线句,皆写因雨而喜,写法却不相同:____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③,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旁批(三):此二处虚词“其”,见语气见情感:____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④;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⑤,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释(二):

既,意为____

名,意为____

尾批(一):杨诗与苏文标题之“喜雨”有双关意,内涵不同,情感却无二样:________

尾批(二):读罢此文,遂想起《醉翁亭记》,两文记不同事件却含相近情怀:________

(提示:二选一完成)

(注释)①扶风:凤翔府②忭:欢乐、喜悦③荐饥:连续饥荒④襦:指衣服⑤冥冥:高远渺茫

九年级语文对比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