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随州李君墓表

曾国藩

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第。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且泣曰:“叔父葬有日,既埋石幽宫,维墓道当别立碣,将揭其行义以视来者,敬以属先生。”则为余缕述一一,甚详。

树人事予甚敬,又以礼请,余其可辞?惟君受性刚介,于事无所不敢。凡所力任,必自于公;或私于己,毫毛不以措意。人所愈惮,当之愈勇。嘉庆初,川楚教匪蜂起,汉沔荆襄蹂躏殆遍。随州之西有澴潭者,巨镇也。贼将大掠而窟之。君戒镇家出一人,负薪一束,执长竿笼一炬,临水雁列。竟夕焚薪,火光亘六七里,贼不敢渡,随以不陷。近村有田,久没于水,吏责赋于比邻,民绝苦之。君遍哀诸司,乞蠲无田之赋,竟以得请。其他施于乡者称是。是故邑有举也,非其倡不兴;里有争也,非其解不息。其贵盛也,人皆称愿之;其疾皆奔视;其没也,哭之皆哀云。

李氏世居随州,家微也。君少与其兄某发愤力学,自度终无以大其门,乃去为贾,累致千金,一以资兄宦学,不问。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而君亦以武学生入资为都司。于是诸子翩翩,文学仕进,浸昌大矣。

君讳某,字某,曾祖某,祖某,皆不仕。考某,以嵩明君贵,诰封奉直大夫。子二人,长某,以嵩明君得子迟,与为嗣,后遂不还。次某,孙某某。自嵩明君之殁二十年,君抚诸孤,恩勤备至。树人之官京师,君一资之,如资其兄。其视兄子不知其非己子,其视己子不知其非兄之子也。

呜呼!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于家者,不可能耳。不可能也,则亦不可朽也。

(选自《曾国藩全集》,有删节)

(注)受性:赋性、天性。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

B. 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

C. 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

D. 余往吊/语之曰/于古期功之丧仕者/去职/缌之丧/士不得应举/今子之归礼也/树人曰/岂以为礼/致吾哀尔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表与疏,都是臣子向君主上的奏章,属于奏议类文章,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并逐条陈述分析的一种文体。

B. 道光是年号,中国古代王朝用年号来纪年和区别新旧君主,汉武帝首创。它不同于庙号、谥号和尊号。

C. 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政等事务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称民部,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D. 里,有街坊,邻里之意。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文中“里有争也”指邻里有所争执。

3.下列对于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君公心处事;李君生情刚正耿介,偶有对自己有利的私事,丝毫不放在心上。所以,当他去世的时候,人们都为他悲伤哀哭。

B. 李君心系百姓;邻村有块田,长时间被水淹没,差役向邻田催要田赋,村民为此苦不堪言,李君奔走官府,为村民哀求免除田赋,最终成功。

C. 李君临危不乱;嘉庆初年,盗匪打算大肆劫掠澴潭镇。李君告诫全镇,每人背一捆柴火,临水排列,整夜焚烧,火光绵延六七里,随州因此没有被攻陷。

D. 李君勇于任事;他竭尽全力为乡里兴利息争,因此所以乡里有什么事情,非李君倡议就兴办不了;邻里有所争执,非李君解劝不能平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久之,乃为兄纳金县官,得除为丞,稍迁至云南嵩明州知州。

(2)自众人论之,彼施于乡者博矣;自知道者观之,独其施于家者,不可能耳。

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