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②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③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使老有所终,杜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①蜡(zhà):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祭。②观(guān):官门外两旁的楼台。③言偃:子游,孔子的学生。④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不独亲其亲:

(2)女有归: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阅读乙文,说一说孔子“大同社会”的理想,来由是什么?

4.下列对乙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句话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德心,为人们多做好事。

C.“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

D.“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斗争。

5.联系《桃花源记》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对比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