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汉魏,因佛教的传播和翻译经文的需要,早期白话文便已经萌芽。到唐代,佛教兴盛,白话译经的传统也得到了延续,无论是传世作品,还是在敦煌文书中,变文、曲子词、禅宗语录、早期话本都已通篇采用白话文。入宋后,人们的口头语和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文言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读书人甚至未必能用文言文表达下里巴人要说的话。在这种情况下,话本小说、南曲杂剧、俗词俚语诸宫调等纷纭迭出,迅速占领世俗生活的高地。两宋理学思潮的兴起,也开辟了理学家们用白话记录师徒语录的传统。至于明清小说和戏曲则将白话这一书面形式推向高峰。

材料二进入十九世纪末…中国人发现典雅精炼的文言文在表达新生事物、传达新思想时已力不从心。黄遵宪认为中国必须走“语言与文字相结合”的道路,这样才有助于平民教育、保国保种。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论幼学》表达了“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的思想。晚清白话文运动就此展开。20世纪初国运维艰,一些为白话文正名的奔走者希望以“直译欧文句法”的方式改造中文,继而改造“中文思考方式”。在通过以翻译为纽带语言接触后,欧洲语言的一些特点逐渐进入汉语,最终融入其中,成为别具一格的“欧化汉语”,这也是“五四”百年以来的白话文区别于传统白话的特色。时至今日,白话文运动已有百年。有些欧化的语法现象已经渗入汉语的肌理,成为汉语不可分割的血肉;但仍有些“老骨”,依然顽固地卡在喉结,难以为汉语所吞咽。

——编自蒋波《从“我手写我口”到欧化汉语——白话文运动一百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白话文不断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相较于古代白话文,中国近代的白话文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及启示。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