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同的文化境遇和自我内心文化定位,决定了陈洪绶和伦勃朗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内涵,并形成了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貌。从陈洪绶的《仕女图轴》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注重传统法度的精神。衣纹线条简练、优美,具有明显的装饰性;造型平面,色彩简淡,把物质性表现降到最低,突出精神特征,处处见匠心。再看画面的形式感,陈洪绶具有专业素质,他利用尽量简洁的点线完成画面疏密、黑白、虚实的经营,惜墨如金。他的画不管在形式的意味上,还是在局部的刻画上,都让人赞叹。从画面看,陈洪绶的画可算得上高古奇骇,他的慕古情绪是显见的,是继承传统与浪漫张扬的个性创造相结合的典范。伦勃朗是一个不肯墨守成规的人。他吸收明暗技法,造型厚实,他的《圣家族》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出色的构图技巧。在伦勃朗手里,光和影成为表达主题和情感的有力的艺术语言。正像中国绘画中常常让黑色的形象突现在大片空白背景上一样,他常让明亮的形象从黑色的背景里突现出来,以求在显著的反衬中让主体突出。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陈洪绶的“叛逆”是画家的“叛逆”,即以浪漫的形式、风格和夸张的创作手法所获取的艺术创作自由,而伦勃朗的“叛逆”则表现出更为纯正、直接的审美理想的自由。因此可以说,陈洪绶更贴近于绘画本身,而伦勃朗则更靠近于审美理想。

中国古代版画与中国画一样,重视线的运用,注重轮廓感。主观上来说,陈洪绶身处明、清交替的动乱年代,对当时的社会、制度都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其中《屈子行吟图》以非凡的想象力塑造了屈原屡遭排挤、内心苦闷、行吟泽畔的形象。总体来说,陈洪绶版画的线描简洁、明确,充满运动感和节奏感,具有一种耐人寻味的沉着含蓄的艺术效果。

西方自文艺复兴起,就不断探索用光的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的体积与质感。伦勃朗是一位用光的高手。他善于用光的明暗的强烈对比,突出形象的主体,使表现的深度直达人物内从总体上来说,17世纪的欧洲画家,不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那样,只是用深浅色调画出立体感,用近大远小表现空间感,而是创造一种人造光,一种当时并不存在的人为的强光来形成一种明暗反差,突出中心、传达情感、营造氛围。这是快速发展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光学在艺术中的实际运用。伦勃朗整个一生都在研究如何在画中运用光线的问题。在版画中,他借助油墨的透明性和不同密度交替表现细微处的质地组织和线条凹凸的立体感、明暗效果和神秘昏暗的气氛。巴洛克美学的强烈明暗对比和远景模糊的处理手法,在伦勃朗的版画中展露无遗。蚀刻风景画《三棵树》通过极为精确的笔触刻画,仿佛可以看到光的闪烁和空气的流动。最后,从形象特点来说,和中国画一样,陈洪绶版画的艺术形象不受客体的局限,不斤斤于形似,而是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客体形象加以取舍提炼,通过夸张、变形,鲜明地表现对象内在的神。西方版画也和绘画一样,注重写实。但相同的是,都要深刻、传神地表现对象的神。

(有删改)

1.下列有关陈洪绶或伦勃朗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陈洪绶的《仕女图轴》惜墨如金,其中人物的衣纹线条简练、优美,体现出他注重传统法度的精神。

B. 陈洪绶的画常常让黑色的形象突现在大片空白背景上,因而成为继承传统与浪漫张扬的个性创造相结合的典范。

C. 伦勃朗是一位用光的高手,可以说他的整个一生都在研究如何在画中运用光线的问题。

D. 伦勃朗借助光和影等艺术语言来表达主题和情感,常常使得表现的深度直达人物的内心。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陈洪绶的作品更多地表现出对普通人的关注,同时也为上层社会服务。在这点上,伦勃朗也是一样。

B. 陈洪绶受明、清交替的动乱时代的影响,有时也把对当时社会、相关制度等相当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渗透到自己的绘画中。

C. 受文艺复兴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伦勃朗在表现并突出形象的主体的时候,善于借助光的明暗对比来实现艺术目的。

D. 陈洪绶与伦勃朗的绘画与版画都有相同之处,他们都能深刻传神地表现所要刻绘对象的“神”,这说明艺术是没有边界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洪绶与伦勃朗尽管在绘画领域都有“叛逆”之处,但是他们的创作手法与创作思想还是不尽相同的。

B. 陈洪绶的版画艺术形象不受客体的局限,根本原因是他的作品线描简洁、明确、充满运动感和节奏感。

C. 在巴洛克指导下,伦勃朗借用强烈的明暗对比与远景模糊的处理手法,使得绘画产生光的闪烁和空气流动的动感。

D. 陈洪绶更贴近于绘画本身,伦勃朗更靠近于审美理想,造成二者不同的原因是文化背景。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