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代的朝廷,主要由“三公”和诸卿组成。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丞相多设左右二员。“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太尉,“自上安下曰尉,武官悉以为称”。秦皇朝建立后,一些重要活动,如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议帝号、二十八年琅玡刻石,也只有丞相、御史大夫,不见有太尉。从制度上说,秦朝应有太尉的官位,实际上大概未曾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御史大夫,秦始皇始置。本来,早在周代就有御史,但当时只是一种低职微官。至秦代初年,改置御史大夫,擢为尊官,“位上卿,银印青段,掌副丞相”。“三公”之下,则有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职务的“诸卿”。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贞观元年,唐太宗“盛开选举”,此后又通过科举考试选取人才。常举的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等六科......真正成为常举科目的,是明经与进士两科。明经看主要考帖经、经义及时务策;进士科主要考时务策、经义......唐人有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反映了进士科登第之难。士子考取进士后,还需由史部复试、复试合格,才可授官充当州县长官的幕僚,或经朝官推荐,以候补官员的资格正式入仕。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并未具体选任”太尉的原因,指出秦始皇把御史大夫擢为“尊官”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泰朝中央体制的基本特征。

(3)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科举制的基本特点,分析唐代科举制的影响。

高二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