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2018·重庆主城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朱熹说:“禹之行水,则因其自然之势而导之,未尝以私智穿凿而有所事,是以水得其润下之性而不为害也。”据《吕氏春秋》记载:“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尽之矣!’乃去其三面。”《吕氏春秋·义赏》说“竭泽而鱼,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天无兽。”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秦代《田律》中有“春二月,毋敢伐材大山林及雍(壅)堤水”的禁令:明朝时虞衡(主管环保的官员)的职责是“冬春之交,置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

——摘编自严火其《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污染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议会在大规模环境调查,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于1847年通过了《河道法令》,规定授权卫生管理机构对没有实施供水防污措施的机构切断供水。1848年又颁布了第一部改善工业城镇环境的《公共卫生法》。不久又颁布了《工人阶级住房法》,改造贫民窟,改善人们居住环境。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的环保思想,并简析古代环保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环境保护措施的异同。

高三历史非选择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