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代“文人趣味”的生成与演变(节选)

李春青

人们的美学观念、文艺思想固然受制于特定的意识形态,而趣味则是意识形态的心理基础。趣味与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离开趣味作为基础,意识形态就成为空洞的口号与说教,而不能得到意识形态确证的趣味也只能表现为自生自灭的时尚与习俗。因此可以说,趣味具有阶级性,也具有历史性。

“文”可视为中国古代贵族趣味的标志性符号。在周代典籍中随处可见的“文”是贵族趣味与贵族意识形态的纽结点,它既包含着以等级观念为核心的贵族价值体系,又包含着以礼乐为核心的贵族趣味系统。孔子赞扬周代的政治文化:“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今人则常常用“繁文缛节”来评说周代文化,这些都是对“文”这一趣味特征的理解。“文”就是一切形式化的人为建构,包括典章制度、礼仪、知识系统、诗、乐、舞、建筑、绘画、雕塑、器物等,也包括贵族阶层在正式场合的一切言说。这个“文”的系统把贵族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别开来。

“道”可视为士人或士大夫阶层趣味的标志性符号。秦汉之后,受过教育的布衣之士有机会进入官僚行列,于是已做官的读书人和希望做官的读书人就构成了新的社会知识阶层,即“士大夫阶层”。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是士大夫趣味结构的基本内涵。西周贵族阶层话语系统中没有“道”的位置,它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士大夫阶层是春秋战国之际从原有贵族阶级蜕化而来的,他们在贵族文化基础上建构起了自己的文化系统,这就是以孔孟老庄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之学。可以说,士人阶层一切精神文化的建构都是对他们所尊奉的“道”的诠释,而“道”也成为士人阶层文化心态、性情倾向与观念系统的综合性呈现。正因如此,“文”“道”关系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中一个延续千年的基本主题。

“雅”可视为文人趣味的标志性符号。“文人趣味”是在士大夫趣味中孕育而生的。如上所述,对“道”的推崇与信守构成了士大夫精神趣味的基本维度。然而这个阶层毕竟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与主导者,有着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决非仅仅囿于狭隘的政治领域。于是,士大夫阶层就获得了新的身份性标志——“文人”。所谓“文人”,就是有文采之人,亦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之人。当士人阶层意识到自己个人情感的重要性并且为个人情趣的表达挣得合法性时,文人趣味就成为文学艺术的主要心理基础。文人趣味主要表现为一种永无休止的“雅化”追求:形式上越来越精益求精,风格上越来越细腻微妙,评价标准上越来越专门化。

从贵族到士大夫再到文人——这是古代知识阶层身份演变的历史轨迹,也是古代趣味演变的历史轨迹。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趣味具有阶级性、历史性,是因为意识形态决定趣味,并使趣味得到巩固与确证。

B. 西周贵族对“文”的重视,体现在一切形式化的人为建构和正式场合的言说方面。

C. 在士大夫阶层出现以前,“道”在西周贵族阶层话语系统中地位较低,不受重视。

D. “文人趣味”在士大夫的趣味中孕育而生,它既承继了“道”,又发展了“雅”。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文、道、雅三方面逐层论述了古代“文人趣味”生成与演变的历史轨迹。

B. 文章第二段引用孔子的话,论证了“文”是贵族趣味与贵族意识形态的纽结点。

C. 文章分析士大夫与原有贵族的关系,论述了“道”比“文”的趣味系统更高级。

D. 文章以古代知识阶层身份的演变为主线索,分析了古代文人趣味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以载道”不是单纯的文学观念的问题,而是士人阶层文化身份的必然产物。

B. “文”的系统把贵族与其他社会阶层区别开来,可见它维护着西周贵族统治秩序。

C. 文人一旦开始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便会更注重文艺创作而不再追求政治理想。

D. 文人往往在仕途失意之时进行创作,可见文人趣味是文学艺术的主要心理基础。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