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叔文败,(刘禹锡)坐①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选自《旧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①坐:连带受罚。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名:有仙则名      名之者谁

B. 是:斯是陋室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 素:可以调素琴     素湍绿潭

D. 劳:无案牍之劳形   劳其筋骨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文段(一)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4.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文段(一)(二)中刘禹锡安贫乐道的情怀表现在哪里。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