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店老板娘

陆星儿

尽管上海有着很多繁华的大商店,但是,在我印象中,最熟悉、最亲热的,是嵌在一条大弄堂里的一个小店。

店面很窄的,总共四五步宽,供应的东西却杂七杂八的挺齐全,所以,住在这条大弄堂里的家家户户,三岔五地总得派人去那个小店买这买那,虽花不出大钱,可人人的采购都琐琐碎碎的,使得小店门前,从早到晚的有川流不息的顾客,有正烧着饭急忙奔来拎瓶酱油的,也有买了东西还磨磨蹭蹭不走的。无论对奔来的或不走的,小店老板娘都一视同仁热情耐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小店的老板娘长得眉清目秀的,可惜,她左脚瘸得厉害,一忙碌转身,肩膀一高低的傾斜,还经常一颠一颠地爬高钻低,取这取那。但是,她的“倾斜”、“颠跛”都显得极其灵巧,动作利索、干脆。不论你买多少东西,只要一样样地摆上柜台,她扫一眼,就分文不差地算出了价钱,加减乘除,仿佛她心里藏着把算盘。相比之下,她丈夫木讷得多。老板娘除了站柜台还得忙家务。她有四个小孩,两男两女,都只间隔一两岁,有时看见她在厨房里做饭,背上还得背一个,有时看见她领着四个小孩吃饭,小圆桌上的菜总是很简单。有人说,老板娘装穷,有个小店,在旧社会算小业主,比一般人家总要富裕些。有人说,老板娘真穷,卖点小零小碎的,赚不到什么钱,一家六口人要吃要穿的。

我那时候还小,没有富和穷的概念,只是羡慕老板娘的几个小孩,以为他们嘴馋了,可以随心所欲地拿山楂、弹子糖吃,而我难得有几分零用钱,便欣喜雀跃地非跑去小店花光才定心。但一天,我走过小店,只听到店里大哭小叫的,老板娘挥着藤拍,很平均地把四个小孩大大小小的屁股打得“啪啪”地响,一边尖声地教训:“我早就说过,不准自说自话拿店里的东西吃,一粒弹子糖都不让碰!养成坏习惯还了得?将来一家一当都被你们吃光了!”从这一天起,我才知道,老板娘的几个小孩比我还苦,连颗弹子糖也吃不到嘴的。

又过几年,木头木脑的老板突然脑溢血死了,老板娘头上别一朵白花,一个人忙了柜台里的活,又忙厨房里的事,两只肩膀一高一低倾斜得更加严重。但是,她只要站在柜台上,还是笑眯眯的热情耐心。她的一家围着小圆桌吃饭的时候,桌上的莱还似从前一样简单,只是四个小孩和我一样长大了,成人了。

不久,我下乡去了北大荒,每隔两三年回上海来探亲,只要走过那个小店,就情不自禁地要朝柜台里独自忙着的老板娘亲切地瞥一眼。小店和老板娘一成不变,店里还摆着那些最基本的东西,老板娘不再秀气但也不显老气。唯一的变化是,四个小孩看不到了,也读书的读书,下乡的下乡了。

又过十年八年,我正式调来上海工作,偶尔好奇地又去那个小店看看,才听说,老板娘的四个小孩都很成器,很有出息,有两个下乡后虽留在外地工作,但是都读了大学,一个当了副总工程师,一个是医生。另外两个,一个自费出国留学了,一个在上海教书。我在心里想象着他们,同时联想到那根藤拍下四个大大小小的屁股……

小店照旧,还是那么小的门面,那么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老板娘也依然,不再秀气亦还是不显得老气,只是比起十年前胖了,肩膀一高一低地倾斜显得平稳一些。

可一晃,毕竟三十多年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说这个小店让“我”感到“亲热”,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B. 弄堂里有人买了东西还不走,是间接描写老板娘的秀气以及热情耐心

C. 老板娘“心里藏着把算盘”既表现了她的能干,又有一种对她的婉讽。

D. 文章写老板娘用藤拍打小孩屁股的事情,是为下文她孩子成器作铺垫。

2.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画横线的最后一句话的含意。

3.文章以“我”的视角来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