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诗文联读

(一)黄州安国寺记

苏轼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①,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②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③自落,表里翛然④,无所附丽⑤,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⑥。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①指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ō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

(二)行香子·述怀①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②,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①元祐元年,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限断2处)

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具石请记之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B. 求所以自新之方      往之汝家,必敬必戒(《富贵不能淫》)

C. 间一、二日辄往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D. 私窃乐之         宴酣之乐(《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4.文段(一)写僧人继连有哪些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5.为文段(二)中划曲线句“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设计一个朗读方案。(可从停连、语速、节奏、重音、语调等方面入手,答出一点即可。)

6.上面两篇诗文中苏轼境遇相同、心境相似,请结合《黄州安国寺记》相关内容, 品析文段(二)中划横线诗句“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语言上的妙处。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