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后面的题。(共9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扶:顺着,沿着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延:请,邀请

C、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D、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全,都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武陵人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便扶向路

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复前行,欲穷其林

3.下列对课文的解说和判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选中所说的桃花源似乎有实际根据,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有人认为就是桃花源。但课文所叙述的故事纯属虚构。

B、选文在写法上以“桃花”为线索,以空间地点的变化为顺序先写渔人发现桃花林,接着写渔人进入、停留、离开桃花源,最后写渔人再寻桃花源,层次结构非常清楚,可见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C、这篇课文陶渊明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使人感受到桃源仙境的存在,实中有虚,以“不复得路”“未果”等句写出仙境在恍惚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觉得如梦如幻,这其实是作者一种不满现实的精神寄托。

D、选文作者是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字元亮,一说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选文本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序”,后被人们当作一篇独立的文章来读,并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佳作。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