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农作物,研究环境条件变化对其产量的影响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1)光合作用光反应利用光能分解______________,之后利用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将 CO2转化为糖类。其中,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

(2)科研人员测定小麦一昼夜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发现小麦与其他植物一样出现了“午睡”现象。一般认为,午后温度较高,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使叶片降温,同时,由于保卫细胞失水导致叶片气孔开度_____。这一变化影响了光合作用的_____过程,使午后小麦光合速率降低。

(3)科研人员测定了同一株小麦两种不同向光角度的叶片(接收直射光照面积不同)午后部分指标,结果如下表。

净光合速率(Pn)

叶片温度(TL)

胞间 CO2 浓度(Ci)

直立叶

12.9

37.5

250

平展叶

8.8

37.7

264

对相关数据进行直立叶和平展叶叶片温度无明显差异,说明二者的气孔开度________,但平展叶净光合速率却_____,此时胞间 CO2 浓度较高,说明气孔开闭引起的胞间 CO2 浓度不足不是造成“午睡”现象的唯一因素。

(4)科研人员推测,午间强光照可能会导致_____上的由色素和蛋白质组成的光系统II 发生损伤,导致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速率下降,进而抑制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D1 是对光系统Ⅱ 活性起调节作用的关键蛋白,科研人员使用蛋白质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的 D1 含量,结果如图 1 所示,实验中微管蛋白的作用是做参照以排除_____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可知_____,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午睡”现象。

(5)水杨酸(SA)是一种与植物抗热性有关的植物激素,科研人员用适宜浓度的 SA 喷洒小麦叶片后,测定两种光照条件下的 D1 蛋白含量,结果如图 2 所示,可推测,SA 对小麦午间光合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是:_____。

(6)综合上述研究,请提出两项农业生产中减少“午睡”现象提高小麦产量的合理措施_____。

高三生物实验题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