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948年到1951年美国共向欧洲提供了大约131亿美元的“援助”,受援助国GDP从1948年到1952年底增长了25%。但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受援国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义务,例如部分工业发展接受美国监督;受援国必须放弃工业国有化等。其“援助”手段确定了美元的结算单位,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更削弱了意大利和法国共产主义的影响,稳定了政权,但是西欧获得发展后,对美国的离心倾向反而增强。

——摘编自李申《杜鲁门主义的续篇》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欧洲发展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一带一路”在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大趋势中应运而生,是时代的新生儿……“一带一路”,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抓的是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马歇尔计划”看上去是一个经济救助计划,其最终目的却在于大国争霸。“一带一路”遵循平等,追求互利。新时期,“一带一路”的精髓恰恰在于弘扬平等互利的好传统,坚持不附加任何条件的好做法,追求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好效果。“一带一路”奉行自愿平等参与的原则,沿线各国完全根据本国利益参与进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根本差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马歇尔计划相比,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特点。

材料三1969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表现。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这宣称:经过一段对抗之后,我们现在进入了谈判时期,尼克松政府需要重新调整美国的对外政策。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很快提出建立以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

——摘编自《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3)根据材料三,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和实质。

高二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等难度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