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甲)“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乙)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使人问之/平白无故∕故弄玄虚   B. 望桓侯而还走/走漏天机∕走为上策

C. 莫不私王/正直无私∕窃窃私语   D. 寡人之过/闭门思过∕将功补过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理【解析】
这句话是蔡桓公讳疾忌医的表现,同时是他反驳扁鹊的名言,也常常成为他愚昧顽固的佐证。

B. (乙)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很严重啊。

理【解析】
邹忌利用自己的家事类比国事,而且分析了齐王身边的人对齐王的心理,从而才认为齐王受蒙蔽很严重。

C. (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拜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理【解析】
燕、赵、韩、魏等国来到齐国是想拜见邹忌。有邹忌这样可以巧妙进谏的大臣,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了其他国家。

3.两篇选文和(链接材料)的内容都是关于进谏纳谏的,对于臣下的进谏,蔡桓公、齐王、隋文帝三位表现不尽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表格。(每空不超过8个字)

(链接材料)隋文帝①子秦王俊②为并州总管,以奢纵免官。杨素③启奏:“王,陛下爱之,请舍其过。”文帝曰:“法不可违。若如公意,吾是王儿之父,非兆人之父,何不别制天子儿律④乎?我安能亏法?”卒不许。

(注释)①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②秦王俊:指杨俊,文帝的儿子,封秦王。③杨素:当时的宰相。④律:法律

人  物

态  度

结  果

原  因

蔡桓公

不听谏言

病发而亡

(3)

齐  王

听取意见

(2)

善于纳谏

隋文帝

(1)

免秦王职

(4)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