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增其旧制/因地制宜           前人之述备矣/关怀备至

B. 至若春和景明/风和日丽         先天下之忧而忧/争先恐后

C. 岳阳楼之大观/今古奇观         或异二者之为/中庸之道

D.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业精于勤   不以物喜/以天下为己任

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作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翻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岳州做知州。

理【解析】
表面交代了滕子京“谪守”的遭遇,实则表现了作者自己虽贬官在外,但仍心忧天下的情怀。

B.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翻译: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

理【解析】
描写洞庭湖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广阔、浩渺的壮丽景色。

C.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翻译:沙洲上的鸥鸟在空中飞翔,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洲上的芷草、兰花,茂盛青翠。

理【解析】
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3.《岳阳楼记》中抒发的忧乐天下的情怀是范仲淹一生的行为准则,结合下面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他忧乐天下的具体做法。

(材料一)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⑤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⑥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材料二)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⑦常稔之田⑧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选自《古文观止译注·义田记》)

注释: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韩琦:北宋大臣。⑥除:拜官授职。⑦负郭:靠近城郭。⑧常稔(rěn)之田:良田。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