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题详情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昭王既息民缮兵

昭王①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②曰:“不可!长平之事③,秦军大克,赵军大破;秦人欢喜,赵人畏惧。然赵自长平以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以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节)

注:①昭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②武安君:指秦国名将白起,因战功卓著,被封武安君。③长平之事:公元前260年,秦国与赵国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发生的战事,最终秦国胜而赵国惨败。④五校大夫王陵:五校大夫,官职。校,古时部队每八百人为一校,即主尉。五校为四千人。王陵,秦国大将。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公将鼓之  

(2)秦军大克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的意思。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乃使五校大夫王陵将以伐赵。

3.在《曹刿论战》一文中,弱鲁战胜了强齐,而在《昭王既息民缮兵》一文中,强秦却败给了弱赵。请你阅读上面两篇文章,思考影响这两场战争胜负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困难题

少年,再来一题如何?
试题答案
试题解析
相关试题